2016年1月31日在宁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宁阳县县长 黄正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扬“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主旋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纵深推进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三大重点”,全力加快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宁阳建设进程,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 (一)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38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分别为2010年的1.8倍、2倍,年均增长10.8%、14.2%。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52.8亿元、164.7亿元、165.2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1.4倍、1.7倍、2.2倍,年均增长5%、12.7%、1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3.74亿元,为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9%,其中税收收入11.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为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2605元、27552元。截至2015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96.7亿元、101.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倍、1.92倍。 (二)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8:43:43.2,与“十一五”末相比,一产下降3.7个百分点,三产提升7.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竞争力显著增强。2015年,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达到1306.3亿元、146.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3.6倍、3.1倍;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8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298家、303家,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121家、208家、159家。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全县市场主体达到22544家,比2010年增加9369家。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成效显著,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6%。五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2项、授权专利1135件;全县市级以上科研平台达到4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省级以上名牌及驰著名商标达到30个。农业结构持续优化。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与2010年比,蔬菜、苗木花卉、林果分别增加3.6万亩、5.4万亩、7.2万亩,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场)增加53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增加32家、681个、326家,土地流转和“三品”认证面积分别增加21.6万亩、38.4万亩。三产服务业繁荣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2015年,服务业实现税收7.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6.8%,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有效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对上争取资金年均分别增长15.2%、19%。成功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省西部经济隆起带两大区域战略规划,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农村饮水安全、月牙河水库增容和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成功争取到位。恒信焦化退城进园、明升达化工退城进园、康平纳四海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海斯摩尔生物新材料、山能重装、宝胜电缆、明珠科技、酒文化产业园、亿丰时代广场、泰山立福食品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五年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1%,2015年完成投资348.8亿元,为2010年的2倍。开放型经济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年均增长58.9%;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17亿美元,其中出口5.75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1.3倍、1.5倍。 (四)统筹城乡建设步伐稳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标准编制县域发展战略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等系列规划,多规衔接、城乡统筹的全域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县城变化日新月异。五年来,郭台路、新区四路、民生园、复圣公园等130余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140多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投资的2.4倍。县城东部新区、洸府河生态片区、文庙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点开发工程顺利启动,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城区水系、道路、绿化、亮化、雨污管网等工程同步实施,城市框架逐步拉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9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8.5平方公里、6万人。产城融合纵深推进。“中京新城”启动实施100余项重点工程,新建、改造道路120余公里,新增污水、供水、天然气、供电管网150多公里,开发建设新型社区面积近50万平方米,华磁供水、污水处理、消防站等一批公共设施投入运行,生物化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园围绕做强城市经济,延伸链条、聚集产业,实现产业与县城同步发展、高度融合。镇村建设成效明显。乡镇建设完成投资63.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8倍。磁窑镇、华丰镇纳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成为全国重点镇;东庄社区、仙乐社区、疏新佳苑等22个社区建成入住。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蒙馆公路宁阳磁窑段改扩建、农村公路网化、电网建设、“气化宁阳”、城市供热供暖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使用。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768公里,比2010年增加459公里;县城天然气普及率、集中供热率分别达到45%、65%。 (五)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推进污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清洁生产,磁窑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处理扩建工程投入运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大汶河、洸府河、宁阳河、海子河生态湿地建设和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开工,“十二五”减排目标如期实现。抓好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累计实施重点节能工程33项,关停“三高”企业8家,淘汰9家企业落后设备,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关闭工作如期完成。全面实施绿色通道、荒山绿化、水系绿化等“十大工程”,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8万亩、农田林网面积25.6万亩,改造完善绿色通道860公里,实施荒山造林3.1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8%。严守耕地红线,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增减挂钩项目建设,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35万亩,新增耕地6676亩,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村11个、市级生态村314个。城乡容貌整治纵深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全面建立,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到400多吨,是2010年的4.1倍。 (六)各项改革举措深入实施,发展动力活力持续迸发。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金明热电股权改革、煤炭资源整合顺利完成,县农信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运行良好,海化魁星破产资产有效盘活,国务院国资委确定我县为山东省国资监管唯一县级联系点。财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营改增”和“两税”清理成效明显,财税收入结构持续优化。资金融通渠道进一步拓宽,组建成立统筹城乡发展有限公司,泰阳实业公司成为全省首家成功发行非上市公司企业债券公司。金融体系更加完善,五年累计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4家;企业上市挂牌实现突破,“新三板”和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并购重组间接上市企业达到8家。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运作模式,11个项目进入全省100个项目推介范围,投资13.28亿元的引汶工程列入国家财政部示范项目。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成为全省供销社改革重点联系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大合作”改革试点成效明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磁窑镇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卫生计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等机构整合组建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编制完成,并向社会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