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安徽省)2016年淮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淮南日报 作者:知县网 人气:922 发布时间:2016-01-27 17:35:56
摘要:2016年1月26日在淮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王 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
——2016年1月26日在淮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王 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抓招商、惠民生等工作,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煤炭价格下行的压力,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扶持实体经济稳增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战略要求,强化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系列政策,不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建立精准帮扶工业企业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10.4亿元,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土地、规划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设立续贷“过桥”资金、创新实施新型“政银担”合作等举措,新增贷款74.3亿元,增长8.3%;实现直接融资345.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6%。扩大有效投入稳增长。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强化双月经济工作督查和重点项目调度,建立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预警机制。全年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开工43个、续建129个、竣工35个,工业、服务业分别完成投资319.9亿元、410.5亿元。强化招商引资稳增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编制招商项目库,出台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建立每月“两通报两调度一督查”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开展精准招商。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煤与非煤“双轮”驱动,探索具有淮南特色的产业转型新路子。明晰“235”产业转型路径。结合淮南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出台培育主导产业促进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启动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全年投放8.1亿元,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与三次产业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等3个文件,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深入推进。设立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6亿元,占GDP比重达2.03%。授权发明专利483件,增长11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97件。
    (三)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改革实现新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构建“五清单、一办法”权力运行监管体系,取消、冻结、转确认行政审批事项12项,政务服务满意度测评位列全省第1。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建立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2个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库。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全面实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344户,新增“四上”企业139家。开放彰显新格局。与塞尔维亚武贝市结为友好城市,不断加强与友城间的交流合作。中美煤矿安全健康合作项目、中德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落户淮南。
    (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丰富完善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多规合一”,在科学编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合淮一体化规划、西部空间整合规划、淮南港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淮河岸线资源总体规划,深入开展规划卫片图斑核查整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新城区建设提质提速,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西部城区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整合完善高新区与山南新区、经开区与大通区、煤化工园区与潘集区管理体制。加快发展综合交通。优化对外交通体系,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开工建设,济祁高速公路淮南段、3座淮河大桥、煤化工码头等建设加快,九龙大道等建成通车,新建、改造国省干线7条。
    (五)“三农”基础进一步夯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年“三农”支出35.2亿元,增长2.9%。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5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0家。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3万亩。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58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启动7个美丽小镇建设试点。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30户、农房建设与改造2500户。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91元。实施80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减少贫困人口8400人。
    (六)民生和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始终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圆满完成33项省级民生工程。全年13大类民生支出128.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6%。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制定实施“创业淮南”三年行动计划。拓展就业新路径,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万人,稳妥分流安置近万名关闭退出小煤矿职工。持续完善社保体系。完成各类参保324万人次,提高3.8%。新农合参合率达101.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每月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91.1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15元。统筹推进安居工程。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开工12129套、基本建成15092套、入住6514户。开工沉陷区搬迁安置房4800套,搬迁入住4900户、1.23万人。积极推进货币化安置,满足群众安置需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财力倾斜,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大通、田家庵、八公山3个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认定。新建幼儿园、中小学11所,市职教中心建成投用,安理大新校区加快推进。市一院门急诊医技楼建成投用,市四院病房楼基本建成。
    (七)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完善。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扎实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完成成片造林1.95万亩。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完成7个重点工业企业除尘改造项目。积极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淮河淮南段水质稳步改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世行贷款项目正式获批。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在食品药品、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深化平安淮南建设,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成效显著,数字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构建。
    二、“十三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紧紧围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以下新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人均指标在全省位次逐步提升。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1%,非煤产业占比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5亿美元,年均增长6%。
    ——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新增就业劳动力受教育年限13.5年。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PM10平均浓度下降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的目标,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85%,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民生保障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居民就业稳定。12.26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50%。
    ——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与淮南转型发展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唱响全面转型主旋律,让淮南转型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一)把创新发展作为全面转型的战略引擎。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迈向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3大主导产业、5大高成长性产业,打造在全省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二)把协调发展作为全面转型的重要取向。遵循“一尊重、五统筹”理念,坚持规划先行,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老城区改造,加快新城区开发,划定城市周边基本农田,防止城市建设“摊大饼式”四面扩张。
    (三)把绿色发展作为全面转型的基本要求。坚持算长远账、算综合账,筑牢绿色底线,留足发展空间。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并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优化城市生态功能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支持寿县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县。
    (四)把开放发展作为全面转型的活力源泉。坚持以开放促转型、以转型促开放,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大格局,打造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基地及化工原材料基地,推动经开区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高新区(山南新区)创建国家级园区、煤化工基地创建国家级基地。加快合淮一体进程,在合肥都市圈升级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把共享发展作为全面转型的根本主旨。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增强发展的溢出效应,让群众有更强的幸福感。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力争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10%,分别突破3.9万元、1.6万元。
    三、2016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财政收入增长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在注重关注需求的同时,下大力气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杆杠、降成本、补短板等重点任务,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
    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推动煤炭等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依法处置的原则,妥善处置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
    放开搞活实体经济。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财务成本、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
    全力抓好项目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入的有效载体,加强重点项目调度,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355亿元。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重点,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引导城乡居民住房消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公租房分配入住和消化力度,逐步扩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积金覆盖面。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完成主导产业及高成长性产业招商行动计划,坚持领导招商、精准招商,建立招商专员、招商顾问制度。深化与央企、民企合作,积极引进全国500强、行业500强来淮设立地区性总部或分支机构。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推动设立淮南商检正式机构。
    (二)主攻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高发展质量
    落实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系列政策,深入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坚持把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支持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推进潘集选煤厂建设,做好朱集西低热值煤电厂等前期工作,促进煤电联营。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粮食总产达260万吨。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年蔬菜播种面积72万亩。
    促进服务业量增质优。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兴消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建成一批专业市场和特色商圈、街区。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引进研发中心、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打造3个文化创意园区。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业,推进“一园一谷一中心”建设。
    (三)统筹城乡建设管理,完善宜居宜业功能
    围绕新型城镇化试点,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塑造美丽淮南新形象。
    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构建“一个空间、一张蓝图”规划体系。启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八公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研究淮河以南地区全域城镇化规划。开展城市紫线、防洪和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编制。
完善交通体系。大力发展立体交通、综合运输,有序解决过山、过河、过境等交通瓶颈问题。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启动江淮运河、西淝河复航等重点工程,加快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及3个站点、济祁高速公路淮南段建设,建成孔李淮河大桥、凤台淮河二桥,推进淮上淮河大桥建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