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南省)2016年株洲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株洲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42 发布时间:2016-01-22 09:33:35
摘要:2016年1月17日在株洲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 毛腾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增长调结构压力仍然较大。我们既要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持续增大的压力,又要面对湘江保护治理、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带来的阵痛;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去产能,又要惠民生;既要推改革,又要防风险;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二是“四块短板”依然突出。县域经济实力不强,非公经济比重不大,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三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财政收支矛盾、金融债务风险、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四是脱贫攻坚难度大、时间紧,群众就业、就学、出行和住房等方面的难题仍然较多。五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为官不为”和乱作为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是株洲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唯有把握大趋势、大逻辑,才能抢抓大机遇、赢得大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市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加速孕育。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和昂扬向上的士气,努力在新常态中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全面落实省委“三量齐升、五化同步”新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创新改革开放投资“四轮驱动”,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以转型升级为总战略,以“三个率先”为总目标,实施“七大工程”,建设“四区一带”,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株洲。
  为落实这个要求,结合株洲实际,我们编制了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请大会审查。“十三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GDP年均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10%。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五个重点:
  (一)坚持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扩大有效供给,创造新的需求,激发新的动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工程,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工程,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全力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将株洲建设成为辐射全球、国内一流的动力之都。大力发展“四新”经济,重点开发3D打印、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智能工业机器人、大数据应用等新产业,培育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创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二)坚持协调发展,拓展城乡发展新空间。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为抓手,大力实施城镇扩容提质工程,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市。构建“一核一圈一廊”空间布局,做强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打造株醴都市圈,建设醴炎县域经济走廊,加快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以户籍制度改革等五大试点任务为重点,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五位一体”、“五化同步”,推进县域崛起工程,打造平汝高速沿线新的经济增长带。深化文明创建,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国防建设,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两型生态新家园。实施两型示范工程,率先在全国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消耗上限,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新格局。用绿色倒逼产业升级,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深入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抓好“一江两水四港”综合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
  (四)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合作共赢新优势。放眼全球,全域开放,全面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在湖南“一带一部”区域战略新定位中,立足株洲位于京广、沪昆两大经济带交汇的区位优势,打造湘东开放型经济带、湘赣开放合作带和国家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带,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深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开展引资引技引智升级行动和对外贸易提升行动,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共享发展,满足群众生活新期待。实施民生共享工程,创新提供方式,增加公共服务,保障基本民生,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大力推进健康株洲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和谐稳定,建设平安株洲。
  三、2016年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十三五”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首先要做好2016年的工作。我们必须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工作总基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创新改革开放投资“四轮驱动”,突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突出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和“企业帮扶年”活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10%;万元GDP能耗下降3.5 %以上。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大力推进产业振兴
  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行动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加快建设“三基地一中心”。着力推进轨道交通城建设,加快推进中车大道等轨道交通城路网建设,加快中车在株三大研究院的建设,全力推进IGBT器件产业化和国内城际动车组产业化,向轨道交通产业2000亿元台阶迈进。着力推进通用航空城建设,加快通用机场大道、千亿大道等路网和中航工业南方公司新园区建设,加快小飞机整机及航空零部件制造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城建设,加快北汽二工厂、海纳川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健康食品与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服饰、陶瓷等传统产业。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园区“146” 工程,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大项目招商落地力度,不断提升园区实力。
  精心打造创新之都。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成就梦想。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6+4”等有关政策,进一步构建人才引进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开放共享、军民协同创新、科技金融结合等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包括科技人才、企业家在内的各类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产学研多方协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研发平台,加快建设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集成、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研发平台、检测平台、信息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对外开放、资源共享。聚焦三大动力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前瞻部署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企业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制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608所、中航工业南方公司等株洲军工企业作用,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新突破。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行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做大做强创客经济,让创新创业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株洲发展的强大洪流。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推进中车物流园、铁路物流园、株百天元城、市农产品交易中心、方特二期、茶祖园等项目建设。围绕株洲独特的炎帝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明和生态资源,建设一批精品景点景区,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湘赣旅游合作,打造大湘东旅游带。搭建资源集中、发展集约的发展平台,加快中心商务区等九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打造一批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平台,为服务业延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化与国内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推动株洲产品“网上行”,加快“智慧株洲”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提升医疗、教育、交通、旅游、金融、物流、快递、零售等领域的在线化、智能化水平。
  (二)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深化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全程便利化,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注重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采取随机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建立第三方评估监管监测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政府放权、市场发力。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领域,降低创新创业门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领域项目建设,以更大的力度推广PPP模式,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加快发展。
  深入开展“企业帮扶年”活动。着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优环境。一是去产能。综合运用市场、行政、经济和法制手段化解产能过剩,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符合环保、质量、安全标准且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分类有序予以“出清”。二是去库存。采取政府采购、支持企业拓展市场等措施,帮助企业减小库存压力。重点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推进以购租并举为主要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化解房地产库存。三是降成本。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实行收费减免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用工、物流、财务和电力成本,将企业减负落到实处。四是优环境。深入实施工业企业“十百千”和商贸企业“1511”工程,精心打造“市长热线—企业服务专线”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落实惠企政策。多措并举培育企业主体,通过增强现有企业竞争力改造提升一批,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一批, 加大“个改企”力度升级一批,加快对外招商引进一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一批,形成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三)以扩大需求为抓手,全力推动经济增长
  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第一抓手。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带动全社会投资2500亿元以上。围绕项目来源抓前期。紧盯国家和省里“十三五”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资金、重大试点,结合我市的重大优势、重大潜力、重大短板,精心策划开发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全力向上争取一批项目。要推广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链招商、以订单招商、以服务招商、以联盟招商等新模式,要特别重视异地商会的作用,以“不在招商现场就在招商路上”的作风,积极向外引进一批项目,确保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围绕要素瓶颈抓突破。继续保持征地拆迁的工作力度,依法征拆、阳光征拆,确保项目用地。抓住当前融资环境相对宽松的机遇,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供给。围绕建设进度抓协调。进一步创新项目工作推进机制,以“三严三实”的作风推进项目建设,强化责任分工、强化督查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全面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竣工率。
  释放消费需求。培育消费新热点。完善供应体系,激活房地产、汽车等改善性需求;加快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扩大信息消费;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建筑等节能低碳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休闲旅游、终身教育、文化体育等新兴消费。营造消费新环境。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从源头、渠道和终端上确保消费者放心消费,努力打造株洲消费品牌,让本地消费留下来,把外地消费引进来。
  挖掘出口潜力。充分利用国家汇率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创新出口方式,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巩固轨道交通装备、硬质合金、陶瓷、烟花等传统特色产品出口,培育服饰、航空、汽车等外贸新增长点,力争全年实现出口增长10%以上。
  (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市县两级统一登记发证。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将涉及公共领域的资源交易项目统一纳入市公共资源中心交易,构建公正公平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政府投融资公司新一轮改革,加快处理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出台配套文件,完善全口径预算分配、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考评、债务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债务预算规划,做好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理顺市区两级财政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成城区、茶陵县、株洲县农商行组建挂牌,支持攸县、炎陵县设立村镇银行,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稳步发展产业发展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开展农村“三权”抵质押贷款试点,着力解决“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