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元月13日在云梦县第十七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县长 包大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云梦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201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7%;财政总收入16.59亿元,年均增长2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75亿元,年均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年均增长15.3%;外贸出口14720万美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0.9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4倍。 (一)抓产业培育,工业强县实现新跨越。预计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5.8亿元,是2010年的1.96倍。一是拓宽了园区平台。新建了南外环和云孝大道,延伸了和平路,拓展了开发区发展空间;加强城北工业园、盐化工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一区三园”共落户企业221家,比2010年增加149家。二是壮大了产业实力。开展“三个三”、“三个四”主体招商,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引进了华祥化学、中科电动车、东风油品、黄香家电工业园、太太乐生活用品等11个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盐化工产业链条加粗延伸,皮草、森工、厨卫小家电等特色产业形成聚集效应,我县被授予湖北省皮草出口基地。三是做强了市场主体。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6家。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83家,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16家,分别比2010年新增41家、10家。四是提升了创新能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件(云梦鱼面)、湖北省著名商标4件(中一、轻菱、同诚、感蜂堂)、湖北名牌产品3件(富思特BOPP薄膜、蓝天食用盐、赛福机械)。我县被授予全省品牌建设示范县,开发区成为全省品牌建设示范乡镇。优尼科光电、屯元农业先后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 (二)抓板块建设,农业强县增创新优势。战胜了连续几年的干旱等自然灾害,粮食总产实现连年增,蔬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一是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建成部、省级蔬菜标准园10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个,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87个。我县成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全省生猪调出大县。二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1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23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6:1。农产品加工园被认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农村河塘整治、防洪安全等工程,完成了10个乡镇27.4万亩土地整理项目,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我县被表彰为全省农机化示范县,曾店、道桥成为全国首批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云梦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居全省领先水平。四是新型主体加速培育。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1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805家、51家。我县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三)抓景点打造,旅游名县迈出新步伐。挖掘人文资源,唱响“三张名片”,文化旅游业从无到有。以文物大县为依托,建成全省一流的县级博物馆,并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以楚文化为主题,策划并启动实施了楚王城公园建设项目;以孝文化为主题,建成中华黄香文化园,被确定为孝感市干部孝廉文化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孝德教育实践基地;以水文化为主题,打造“千年云梦泽,十里曲阳河”文化公园,涢水湿地公园被认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实施了云台山寺新建、心安寺改建、泗洲寺扩建等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了景盛农庄、耕梦年华、中丁葡萄采摘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云梦被评为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下辛店镇泗洲寺村被命名为湖北省旅游名村。 (四)抓城乡统筹,水乡云梦绽放新魅力。城镇总建成面积由31平方公里扩大到4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1.7%提高到49.4%。一是城乡规划日趋完善。以全域理念修编了城市和11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了270个新农村建设规划、云孝一体化规划、“一区三园”规划以及城市绿化、燃气、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形成了相互贯通、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以铁的手腕管控规划,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二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续建“三湖连河”工程,贯通了20公里的“大循环”环城水系;新建府河引水工程,打造5公里的城区“小循环”水系。实施了316国道外迁工程,全面建成黄香大道,延伸了建设东路,改造了子文路、睡虎路、龙岗路,打通了内环线,城区道路总里程达到100公里。实施了“市民之家”、衍泽新都等重点项目,建设了珞珈世界、云天梦境、龙岗国际、全洲桃源等新社区,建成了白云物流、汽车美容等专业市场,东城区面貌日新月异。改造了云棉、铁西、朝阳等棚户区和一批小街小巷,老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扎实推进“四城同创”,城市管理切实加强。三是村镇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绿满梦泽”、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和“一线一点”新农村建设,伍洛镇跻身全国重点镇行列,胡金店镇、沙河乡分别被评为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涌现出一批全国“美丽乡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宜居村庄。实施了汉江饮水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3.1万城乡居民实现饮水安全。加强农村路网建设,累计改造通乡公路85.5公里、农村危桥23座,新建通村公路317.2公里。 (五)抓民生保障,幸福云梦开创新局面。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5%以上。一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6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65元,分别是2010年的1.94倍、1.9倍。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0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以上。开展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实施了高龄津贴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金、农村五保供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连续提标。建设保障性住房11652套,改造农村危房3925户。改扩建乡镇福利院8所,县社会福利中心、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二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实施了教育城建设项目,累计建成标准化学校40所,新建公办幼儿园14所,基本普及标准化专用校车,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中、高考成绩连续5年保持全市领先位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开展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了城东医院建设项目,改扩建乡镇卫生院5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31所。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我县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城关镇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创作精品迭出,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健身等事业蓬勃发展。三是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狠抓“两化”体系建设和“打非治违”专项治理,保持了安全生产平稳态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明显提高。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我县被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县公安局被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云梦网友义务巡逻队成为全省有影响的综治品牌。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烟草、电力、商业、供销、物资、机关事务管理、接待办等单位取得新成绩,金融、保险、统计、物价、档案、侨务、对台、民宗、援疆援恩等工作实现新进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有新发展。 (六)抓职能转变,自身建设取得新成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了城管、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计生等管理体制,实施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省级试点,推行了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实行了市场主体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建立了全省唯一试点的县级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在全市县市区中率先公布了政府“权力清单”。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坚持“电视问政”,强化治庸问责,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2件、政协委员提案560件。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 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一是主要指标平稳增长。预计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1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二是工业经济克难奋进。蓝天盐化与广东盐业集团、新都化工开展战略合作,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造。龙云蛋白、华欣有机硅、中一科技实现产能翻番。宏博集团小包装盐、长舟60万吨海藻盐等项目竣工。新增规模企业25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我县再次被授予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三是农业农村工作卓有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观摩会在我县圆满举行。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省级试点。开展了第五轮“三万”活动,农村客车通达率100%。完成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立了精准扶贫机制,脱贫攻坚战全面展开。四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五届黄香文化节,引进了优泰显示器、徐工特路索、环星玻璃等一批大项目。大力推进以“十个十”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全年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27个,完成投资额215亿元。我县再次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五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加强了城区水电路气、“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和城市停车场、菜市场、无障碍设施建设。启动了汉十快速铁路云梦段建设。开展了农村垃圾综合治理试点,探索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治理体系。实施了农作物秸秆禁烧。六是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建成黄香高中。开展了新农合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在全市率先通过省考核验收。完成博物馆二期布展。6个乡镇120个村实现“村村响”。延伸了城区3条公交线,新增了1条环城公交线。完成了新城区视频监控工程建设。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为180名特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为1400多名流动人口免费办理了居住证。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和中省单位,向驻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云梦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调整转型任务艰巨,部分企业运行困难;投资增长动力不足,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加剧,资源、环境等约束趋紧;农业综合效益有待提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群众多元利益诉求与各类社会矛盾交织,维护稳定压力较大;少数干部不愿作为、不敢担当,少数执法部门还存在“中梗阻”、乱作为现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积极施策,努力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发展爬坡过坎、全面小康攻坚结账的关键时期。在县委的领导下,县政府编制了《云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一并审议。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经济强县、旅游名县、水乡云梦的战略目标,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着力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狠抓改革攻坚,坚持依法治县,加强生态建设,努力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中国梦”的“云梦篇”。总体目标是:努力建成中高端的产业体系、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科学规范的行政治理体系。到“十三五”末,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二类县(市区)第一方阵,成为云孝一体化先行区、城乡一体化引领区、“四化同步”示范区。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纲要(草案)》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人民生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33个具体目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从我县基本县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力求体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全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创新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效,加快建设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和旅游名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盐化、农产品加工、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皮草、森工、厨卫小家电三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盐化工、皮草、森工、厨卫小家电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创建全省粮油优质高产示范县、全省绿色食品蔬菜示范区、全省畜牧强县、全省特色水产大县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大力推进旅游市场化,完善旅游设施,策划精品线路,培育客源市场,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突破性发展电商经济,促进互联网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共兴。坚持云孝一体、城乡一体,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2020年,中心城区扩大到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加强老城区改造,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东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人口和服务业吸纳能力。规划建设高铁新区,形成中等城市规模。深入推进“四城同创”,打造交通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宜居宜业的水乡人文城市。发挥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推动吴铺、伍洛等乡镇与城区组团发展,建设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示范区。建设一批重点镇、特色镇,促进小城镇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统筹抓好“三类新社区”建设,完善三个“1+X”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两个“六张网”延伸覆盖,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