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安徽省)2016年宿松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宿松县政府网 作者:网络 人气:3173 发布时间:2016-01-19 08:57:20
摘要:宿松县十五届人大 五次会议文件(三)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5日在宿松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赵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
 
基于以上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举为指引,以促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经济强县、创新强县、生态强县、文化强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奋力开创美好宿松建设新局面。
 
综合考虑,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量质并举,切实加快调转促步伐
 
围绕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全面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突出全产业链集聚发展,以补链、强链为主攻方向,提升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层级,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五年内形成3-4个百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跻身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智能电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园区在转型升级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县经开区产城融合步伐,在增量扩能的同时,做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文章,力争到2020年,开发面积达13.74平方公里,实现工业产值208亿元。临江产业园在重大基础设施和轻化工、仓储物流等产业上取得突破,力争到2020年,开发面积达6平方公里,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面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力争到2020年,耕地流转率达60%以上,家庭农场达800家、专业合作社达1000家,特色品牌基地100个,打造3个省级油茶产业重点乡(镇),现代农业产值超百亿元。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新发地农产品批发仓储物流园、港口物流园建设,打造区域性市场中心和重要物流集散地。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以小孤山、环湖区域等为重点的旅游目的地,培育戏曲演艺、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提升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城乡”建设。力争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0%。
 
(二)围绕城乡统筹,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开创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局面。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不断推进“两城八镇”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推动“一城三区”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3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3万以上。滨江新城继续按照整体规划、组团发展的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互补,确保核心区框架基本形成。围绕完善功能配套、强化产业支撑,壮大乡镇经济,打造一批商贸型、工业型、旅游型特色小城镇。坚持因地制宜和统筹联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以“四横、两纵、一环”为重点的主干路网建设,全面提升路网等级和通达能力,积极推动王家洲作业区、通江船闸等重大项目,构筑公铁对接、江河畅通、水陆联运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抢抓跨入高铁时代的重大机遇,超前谋划发展高铁经济。着力推进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项目、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电网升级改造,进一步强化发展支撑。
 
(三)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开放发展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探索编制中长期预算规划,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支持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扶贫开发、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力争培育2家上市企业。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集聚一批企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广聚“双创”资源,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广泛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力争引进超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超亿元项目60个以上。大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力争外贸进出口平稳较快增长。
 
(四)加强生态保护,构筑美丽宿松绿色屏障
 
划定生态红线,守住发展底线,坚定走“三生共融”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加强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建设,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稳步推进环湖区域战略规划实施,努力探索“湖城共生”新路径。加大湿地资源、“两河”流域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着力推进黄大湖生态环境保护、“林业外贷”项目,夯实全县生态功能良性循环基础。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洲区垃圾清洁化处理。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大力推广使用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坚持最严格的节水、节地、节矿、节能制度,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努力形成经济高效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五)立足共建共享,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与用工需求的有效衔接,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规范发展民营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着力建设健康宿松。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强化计生优质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唱响黄梅戏、文南词,用文化滋润生活,让戏曲回到民间。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深入创新社会治理,及时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目标,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三、2016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全面加快调转促,切实加强供给侧改革,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集聚主导产业。围绕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品质,使供给结构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升级。加快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业,配套发展面辅料产业,引导服装业向品牌创建转变,确保服装业挂牌上市实现突破。推动皮革产业清洁化和循环利用,确保亿博皮革园投产达效。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培育电子信息首位产业,确保南方智能、宝捷讯、卡为电子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加快新发地农产品批发仓储物流园、唐骏特种车辆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开展精准帮扶,严格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工作,切实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风险补偿基金等,稳定企业发展。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完成技改投资38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仓储物流、工业设计、金融保险等业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设新型园区。围绕产业定位,突出功能互补,完善设施配套,努力将“一区一园”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经开区确保新增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5亿元。完成总规、控规及竖向、排水等专项规划编制报批,实施“一气一管”工程,完成“一河两桥四路”建设。加强项目管理,强化双向约束,力促晨旺木业产业园、油茶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临江产业园加快完善功能配套,确保对江排涝站、滨江新城自来水厂等工程完工,力争码头开工建设。围绕亿博皮革园建成投产,有效利用标准化厂房,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确保中高档生活用纸、纤维素、生物质、水泥粉磨站等项目投产达效。坚持问题导向,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强力推进依法重组、项目对接;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积极予以扶持。
 
(二)夯实稳增长基础
 
坚持项目带动。围绕有效供给、有效需求推进有效投资,为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提供关键支撑。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县域实际和发展需求,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补齐短板。强力推进104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03.87亿元。推行“四督四保”机制,力保高速出口北移、宿松变扩容改造等工程开工,北沿江一级公路完成投资3亿元,倾力服务合安九高铁建设,推进黄大湖生态环境保护、“林业外贷”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项目、港城大道等前期工作。加强跟踪对接,确保向上争资不少于2亿元。推动企业上市,力争挂牌新三板企业7家。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土地,新增用地指标1500亩以上。
 
坚持消费引领。积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用好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商贸零售、旅游休闲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完善城区商业空间布局,建设商业综合体,引进知名连锁企业,打造餐饮、购物、休闲特色街区,推进华中世贸城、浩瀚汽车城等项目建设,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8家以上。推动地产品互采互用,促进地产品销售。探索房屋征收市场化安置,提高棚户区货币化安置率,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引进阿里巴巴等战略投资者,建设电商产业园,积极实施农村淘宝项目。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积极谋划环湖区域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小孤山、白崖寨创建国家4A级景区,实施石莲洞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完善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坚持出口拉动。加强对出口行业的分类指导,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质量。用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鼓励企业自营出口,继续巩固服装、箱包等传统产品出口市场,积极支持智能电子等新兴产业拓展国际市场,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新增进出口企业3家以上,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
 
(三)切实抓好三农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政策扶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质量。稳定大宗农作物生产,深入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果蔬、花卉、油茶等特色产业。推行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推动畜禽业规模化发展,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小区。力争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以上。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个。培育壮大和规范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80个、专业合作社80家以上,培育产业联合体2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突出政府引导、示范带动、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统筹推进新一轮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优先抓好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同步推动乡镇政府驻地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注重彰显地方特色,合理预留发展空间。加大财政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启动北复公路下仓段建设,完成凉趾、毛荆等县乡公路改造,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继续推进农饮工程改造提升和“八小工程”,完成二郎河茯苓段、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努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3万人以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好改水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增造林2.15万亩、绿色长廊10公里,创建森林村庄10个。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完成县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整、报批工作。巩固“三线三边”治理成果,逐步推动由边向内、由点到面的延伸,让农村环境更绿、更美。
 
(四)强力推动精准扶贫
 
推进脱贫攻坚。认真实施十大工程,确保2.5万人口脱贫、20个贫困村出列。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政策性投入,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建设一批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发挥金融扶贫作用,确保全年新增扶贫小额信贷2000万元以上。实施贫困户光伏扶贫2000户,采用PPP模式打捆建设70个村级集体光伏电站,确保“三无”贫困户和村级集体经济有稳定收入来源。切实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努力解决因学致贫、因病致贫问题。稳步提高五保、低保救助标准,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贫困群众,逐步通过社保政策兜底保障。强化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坚持“一户一策、因贫施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菜单。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