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7年陇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陇南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19-12-07 08:59:03
摘要: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夯基础、稳增长的强大引擎,加快实施“3341”项目工程,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0.6亿元,较2011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6.9%;今年前三季度完成448.5亿元,增长11.36%,预计全年完成650亿元,增长10.5%。...
SF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一号工程”意识,深度聚焦25个特困片区、1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39万贫困人口,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双联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持续增强“六大品牌”的带动效应,确保到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整合项目资金,增加脱贫攻坚专项预算,用足用好金融扶贫政策和贷款,加快贫困村社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贫困村社基础设施条件。在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加快通社公路和便民桥建设,彻底解决群众行路难、过河难的问题;解决798个贫困村、4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5.2万户,确保农村群众住房安全;完成7.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应搬尽搬;加快实施农村宽带补偿试点和“宽带乡村”项目,实现贫困村有线网络全覆盖;文化、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强财政扶贫资金、惠农资金监管,确保安全有效使用。以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创新扶贫模式,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实施旅游带动、电商驱动、金融支撑、生态补偿、社保兜底等脱贫工程。坚持既要“富口袋”、更要“醒脑袋”,实施精准培训,实现贫困户有需求劳动力培训全覆盖。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做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实施“百企帮千村”扶贫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双联等帮扶单位的作用,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建成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SF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两带一轴”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一个战略平台、六大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产业升级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畜牧、蔬菜、茶叶、苹果、马铃薯、苗木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水产、蜂蜜等地方性特色产品,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和规模效益最大化。加快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育壮大40户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创建油橄榄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等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20个省级名牌产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整种养结构,促进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林地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全面落实科技增粮措施,实现粮食稳定增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改造技术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大力发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矿产资源高端开发综合利用,推动铅锌、黄金等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建筑建材清洁能源、现代制药医养保健等传统产业从低档产品、单一产品、初级产品向中高档产品、系列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转化。落实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升非公经济规模效益。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坚决避免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推动园区经济集约发展,按照产城合一、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思路,高标准做好开发区规划,加快陇南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把各县区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省级开发区。创新管理运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谋划实施一批PPP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土地,配齐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引进一批与生态相适应的绿色环保、产业链延伸项目,引导优势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开发区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园区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县域经济提档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等产业形态,加快推进武都区吉石坝现代物流园、宕昌县哈达铺现代物流园、陇南经济开发区空港物流园建设,健全物流仓储产业体系。实施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产业链,建设区域品牌,推进电子商务提质增效。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山水生态、历史文化、红色纪念、乡村休闲、民俗风情等旅游品牌,创新发展农业工业观光、医疗养生保健等旅游新业态,把陇南打造成全国全省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观光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建设养生度假、田园风光、传统民俗、景区辐射、古镇村落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村镇,真正做到留住乡愁、装扮乡容、开发乡宝、富裕乡民。围绕打造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抓好10个精品景区建设,争创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促进全域旅游发展。SF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抓项目建设不动摇,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实施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深入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建成渭武高速、两徽高速、武九高速、成州民用机场和陇南综合客运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及早开工建设天水至平凉铁路南延线(陇南段)、通用航空机场和重点景区直升机起降点,积极做好阳平关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成都至兰州铁路(陇南段)、合作至哈达铺至两当至凤县铁路等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旅游公路、乡村公路建设,打通联网路、断头路,形成西北西南区域性立体交通枢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根本解决9县区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园区生产用水问题。加快推进云屏水库、宋家湾水库、永固峡水库等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河谷川坝区灌溉工程、山丘区特色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建设。加快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主要干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一批设防标准较高的堤防工程,消除防汛安全隐患。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科学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加强农村电网建设,鼓励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加快天然气管网、加气站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气户用工程,实现9县区城区、重点镇和经济开发区天然气管道供应。加快智慧陇南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SF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五大任务,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完成市区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修订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区和各县城市控制性规划,加快编制供水、排污、道路、综合管廊、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完成104个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乡村规划实现全覆盖。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既要保护和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又要彰显和融合自然景观、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着力构建市区、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四位一体”的城乡体系,努力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东江新区和钟楼滩、吉石坝、江南小区、汉王片区开发,改造提升旧城区,有序推进8县县城旧城区升级改造和新城区开发。重点抓好市区及各县城区集中供水设施建设及水源地保护项目,延伸城乡供水管网,切实提高供水质量;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城市积水内涝问题;规划实施一批供热供气、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等配套项目,实现市、县和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科学谋划和抓紧启动实施一批公园广场、道路桥梁、停车场、城市综合管廊和过境快速通道等项目,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用足用好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加快推进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小城镇综合改革,抓好城中村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壮大县域经济,鼓励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加快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特色小镇10个、市级特色小镇30个,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2300个以上、美丽乡村200个以上。SF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价值取向,紧紧围绕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和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和长防林建设、环境治理等项目,建成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示范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以上。探索建立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以及流域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之间有效的协商平台和补偿机制,逐步实现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矿区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全覆盖。整山系、整流域、整片带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生态放养鸡和中蜂养殖、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建成秦巴片区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加大尾矿库整治力度,坚决消除病险尾矿库、堆渣场、采空区等生态安全隐患;大力实施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积极防治城乡污水垃圾、城市大气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在省上目标以内。实施一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充分发挥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的作用,积极做好监测预警、风险调查、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工作,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