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项目建设上精准发力 始终坚持项目引领,做到一切围绕项目建设,一切服务项目建设,一切服从项目建设。 抓实项目争取。认真研判政策,聚焦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津港新城、乡村振兴、民本民生等十大领域,千方百计谋划项目。精准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可研报告、环境评估等前期工作。积极对接、主动出击,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常德市计划和项目库,力争策划开发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0个,争资总额达到25.5亿元以上。争取常荆高铁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线管单位争取和引进项目比照市直单位给予奖励。 抓实招商引资。突出招商精准度,力争全年引进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以上。在行业上精准,聚焦产业细分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吸引关联企业入驻。在区域上精准,突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紧密对接最好的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关键人脉、重点客商、项目信息库。在手段上精准,继续开展驻点招商,建好北京、上海、深圳三个招商服务中心,大力探索基金招商、协会招商、委托招商,深化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战略合作,举办专场推介活动4场以上。在能力上精准,打造项目策划推介、可研评审、跟踪洽谈三支专业招商队伍。 抓实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7个以上、5亿元项目2个以上。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6个以上。力促科益新、经世新材料、引航生物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慕恩生物、汇海农牧等项目落地开工。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的推进机制,确保亿元以下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12个月,亿元以上项目不超过18个月。 3.在创新开放上精准发力 始终坚持创新开放,真创新、真开放。 聚力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创新研发中心建设,设立2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产业+政府”创新体系,积极申报省创新型县市。筹划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三引”“三名”联动专场活动。择优筛选3-5家企业进入科创板上市培育计划。依托常德市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园,分别在江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全社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设立院士工作站每个奖励300万元。 聚力对外开放。持续发力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深度对接深圳盐田港集团,统筹港区外部交通体系规划,尽早启动新洲砂石码头建设,力争锚地服务区、津港大道年底投入使用,全力打造盐田港内河港口运营标杆。争取淞澧航道马颈口至青龙窖段整治年内实施。加快安慈高速津市段建设,支持三湘和达公路港建设。完善保税仓功能,大力引进跨境电商、外贸龙头企业,推动“津品出境”“津企出海”,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进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 聚力环境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确保6月底前实现“全省领先、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流程再造,探索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全程代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审批时限再缩减20%以上,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开展平安园区创建,坚决打击涉企“三乱”、涉项“三强”、涉企盗抢行为。 4.在三大攻坚战上精准发力 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胜局。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遏制债务增量,全力化解债务存量,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严禁变相举债,严格管控新增项目融资行为。落实隐形债务化解方案,年内还本付息3亿元以上。政府过了紧日子,群众就会过上好日子。对关乎民本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决不盲目举债建设。加快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强化对非法集资等风险的防范宣传。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既要确保任务如期完成,又要确保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将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确保除兜底保障外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完善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依托园区拓展就业扶贫岗位,打造具有津市特色的就业扶贫模式。实现贫困户危房改造清零。平衡推进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作风问题整治,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全面做好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省级“回头看”的准备工作,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多青山碧水的美丽、蓝天白云的幸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抓好重点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彻底解决工业废气污染问题,委托第三方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巡查,管控好餐饮油烟、秸秆焚烧、道路工地扬尘,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以上。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投入5000万元,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持续达标。继续强力推进毛里湖生态治理,针对前期存在的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严格监管执法,一个镇一个镇严防退养反弹,一个村一个村抓好转产引导。依法推进收回水体养殖使用权工作。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启动原汇湘化工土壤污染治理项目。新造林6000亩、森林抚育20000亩,依法保护好药山文化旅游景区2.8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全面完成全国第三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5.在城乡一体上精准发力 以城市带动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共同繁荣。 着力整治人居环境。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全域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市。全面完成“绿色存折”制度推广,探索建立垃圾回收处理市场化运作机制,每个农村村居安排5万元运行经费。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支持成立村级环保协会,继续开展好“月评季奖”等活动,探索建立卫生保洁收费机制。鼓励以整村方式推进“厕所革命”,全市改厕12600口。围绕“一环两片”提质改造绿色庭院4686户。整治“空心房”1492户,形成增减挂钩指标1000亩。鼓励装配式建筑进农村。完成大城管体制改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好三湖公园城市管理样板街,严查乱搭乱建乱占等问题,加力市容市貌、夜市摊点、零担市场管理。启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前期工作,确保新洲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争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完成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设立400万元农业产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特色种植基地建设。发展“一镇一业”,新洲镇依托和平生物,打造食用菌走廊,配套发展三产服务业;毛里湖镇力争山河集团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白衣镇依托嘉一食品、台龙食品,做精做优藠果、大蒜产业;药山镇积极对接中国中药集团,发展中草药种植。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完成“三品”认证4个,支持企业参加中国中部博览会、常德品牌农业推介行活动。推进毛里湖法开署项目,加快药山文化旅游景区、嘉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继续办好农村节会活动,争创国家三产融合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市。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10家以上。完成“两区”划定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工作,坚决遏制“大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