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2月26日在新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新密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红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坚持不懈抓重点、夯基础、扩优势,坚韧不拔攻难关、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建设跨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持续平稳,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1.8亿元,增长7.9%,总量居郑州五县(市)第一位,增速居第二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6%。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1.7亿元、增长9.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9.4%,税收收入23.4亿元、增长1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2%,高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2.6个百分点。3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4亿元,已开工项目285个,荣获郑州市项目建设先进集体。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亿元,荣获郑州市对外开放先进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5.7亿元,增长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55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2位,分别较上一年度晋升7位、11位。 (二)产业发展更趋协调,结构层次显著提升。坚持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引领,大力推进“1+12”产业转型发展攻坚行动,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49.8:47.7。工业发展转型提质。突出龙头引领、项目带动、基地支撑、集群发展,新材料(新型耐材)、家居和品牌服装、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造纸、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等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43%。荣获中国优质服装制造基地。市产业集聚区荣获郑州市“两强”产业集聚区,耐火材料产业园区荣获郑州市“五强”专业园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河南)大学生时装周暨国际青年时尚创意周、首届科技创新大赛等系列活动。为115家企业申请节能改造、研发投入等奖补资金5000万元。实施绿色、智能和技术改造项目44个,瑞泰科技公司、康宁特环保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烨达新材料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专精特新”企业。荣获郑州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单位。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及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灵崖山天爷洞分别荣膺国家4A、3A级景区,全市A级景区达到8个,居郑州县(市)第一位。米村镇荣获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尖山楼院村被授予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全年接待游客758.3万人次、增长34.8%,旅游综合收入51.2亿元、增长73.8%。电商经济迅猛增长,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郑州市级示范企业5家、示范乡镇2个,全市电商交易额突破7亿元。现代金融、家居养老、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快速壮大。农业发展保持稳定。粮食总产达到20.24万吨。建成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园32个,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2.5万亩。建成益农信息社320个,实现村级全覆盖。开展“大棚房”专项整治。成功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1%。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荣获郑州市“三农”工作先进集体。 (三)城乡建设一体推进,环境面貌显著提升。坚持以人为核心,以空间功能载体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1.6%。城市功能持续提升。《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东部新区概念性规划和37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通过省级评审。北文峰、育才街老旧片区改造成为郑州市样板,王沟社区等18个老旧小区“三供一业”改造基本完成。开阳路升级改造等3条市政道路竣工投用,溱水路西延、开阳路南延等15个市政道路项目有序推进。市民中心“六馆四中心”开工建设。报恩寺生态文化公园进度加快。“南水北调”引水入密工程常态化供水,完成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1582户。裕中电厂引热入城项目建成使用,供热面积可达800万平方米。建成综合公园1个、微公园、游园10个,新增绿地38.7万平方米,荣获河南省园林城市、郑州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协同推进,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文明礼仪等专项治理协调开展,城市更加优美宜居。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和实施。超化、大隗两个郑州市级专业园区,米村、苟堂、岳村等乡镇创业园和一批农民创业园协调发展。全市新建在建安置项目60个,建成安置住房40万平方米。四个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生态功能完善取得扎实成效,四个美丽乡村5大类52个项目基本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新建改建城乡公厕61座,完成改厨改厕3万户。基础支撑全面增强。实施交通道路项目56个359.6公里,总投资176.9亿元。商登高速岐伯山站互通立交、郑登快速新增S321连接线等工程和27个共66.5公里的农村公路建成通车,G310、S317推进加快,焦平高速、G234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高速合围、城乡一体的全域交通路网基本建成。密北220千伏变电站等6个主网项目落地实施,完成“煤改电”整村推进项目71个。铺设天然气管网76公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四)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动能活力显著提升。坚持改革推动、创新引领、要素支撑,激发内生动力,增添外源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质。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降补”任务全面落实,房地产库存化解周期在合理区间,关闭煤矿6家、化解过剩产能120万吨。全市7家地方国有“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到位,荣获郑州市国企改革攻坚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梳理完成“三级十同”审批服务事项944项,将116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了283个工作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市场主体达到53642户,企业、个体工商户年均分别增长26%、48.5%。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开展。机构改革、财政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基本完成。创新驱动成果丰硕。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运营提质增效,新增入孵企业53家、转化科技成果8项。国家专利审协河南中心新密工作站等挂牌运营。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企业151家。引进“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团队(个人)50个,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7家,累计完成专利申请4500件。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73项,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被评为省特色产业基地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省技术合同优秀登记单位。资源要素保障有力。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乡村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深入推进,批回土地25批10071亩,严厉清理查处违法占地265起,实现土地收益52.1亿元,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新增“四上”单位68家。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54家,居全省县(市)第一位。设立500万元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和2000万元的耐材企业还贷周转金,金融机构为企业发放百万元以上贷款50.2亿元,荣获郑州市金融工作先进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595项、成交额123亿元,运营收入7310万元,荣获全国百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