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区域特色产业。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决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一视同仁、公平竞争,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每个县因地制宜选择明确1-2个特色产业,制定完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做足特色产业文章。实施民营企业“百千万”提升工程,促进创新资源和先进要素向优质民营企业集中,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承发展中医药产业,推进科研、种植、加工、医疗、康养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安国中药都,建设中医药强市。以技术创新、标准引领和产业链条延伸为重点,高质量发展白沟箱包、高阳纺织、蠡县裘皮、曲阳石雕和定瓷、博野胶带、望都食品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名牌名品,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 做实园区项目平台。完善园区发展规划,理顺体制机制,推进项目建设与开发区联动发展,促进园区提升能级和服务水平,集中打造一批定位清晰、功能齐全、产业聚集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承接平台。强化园区平台配套支撑,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尽快实现九通一平,重点园区有计划实现“双九通一平”。强化园区招商能力建设,夯实开发区“四个一”工作基础,推进精准招商。强化园区平台承载对接能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跨区域合作共建,重点培育一批试点示范园区。 (四)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攻坚,提升品质出形象。把今年作为城建攻坚突破年,以“城市双修”为抓手,持续补短板、理秩序、提品质、促融合,彰显古城魅力、建设现代新城。 拉大城市框架。加快新三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加快向阳大街、阳光大街北延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西二环北延、东三环北延、北三环西延、裕华路东延项目,确保复兴路西延、乐凯大街南延建成通车。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将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向新三区拓展,提升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持续推进路网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改造提升阳光大街、复兴路、长城大街等9条市政道路,改善出行环境。同步推进排水防涝工程,强电弱电一同入地,加快补齐地下短板。 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二地表水厂、集中供热改造、环城天然气管道、鄂皖沧保定支线、定兴LNG储备站、鲁岗和银定庄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等工程建设。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完成大世界商业城安置区拆迁任务,启动安置区建设。实施建华大街“城市双修”项目,打造“城市双修”示范工程。 规范城市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精扫细保、精整细治、精管细护、精疏细导,推进市容市貌“治脏”,马路市场“治乱”,市政设施“治差”,交通秩序“治堵”,努力管出秩序、管出形象、管出群众满意度。深化“一区三边”违法建设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深化违法占地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正常土地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销售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实施园林绿化攻坚行动,抓好“三园、四带、四节点、十四游园”建设,让城市更绿更美,群众生活休闲更方便。 推进县城建设。落实省《关于加快县城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瞄准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微中心”和特色城市,突出规划引领,深化产城融合,加快“七个一”和新“三个一”工程建设,增强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县城规模等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发展惠“三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广大群众不断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京津、雄安市场,加快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安全。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抓好肉、菜、蛋、奶等农产品生产。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力争省精品园区达到7个以上。持续创建农民合作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县(市、区)培育发展3到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创建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新建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10家,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推技术与主导品种入户率不低于98%。 打造特色品牌。以做优质量、做出特色、做响品牌为方向,加快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保定农业“金字招牌”。大力促进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和饲草发展,建立涞源、涞水、阜平等西部山区中草药种植基地。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和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每个县至少打造1个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休闲观光型集体经济,培育打造特色小镇,在西部贫困县开展“共享农舍”“共享农庄”“共享山庄”建设试点,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向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集中,流转率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37%,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20%以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等工作。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帮助龙头企业、创新驿站、农业园区解决融资难题,鼓励支持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加强乡村治理。按照城乡融合发展方向,落实“1+5”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管控新建农房,整治改造“空心村”,开展村街硬化、村庄绿化、街巷亮化,保护古树古木,传承乡土文化,培树文明新风,建设美丽乡村。 (六)强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保出列。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市实现4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确保阜平、涞源两县脱贫摘帽。 合力攻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工作成效。抓实产业扶贫,不断提升特色农业、光伏、旅游、家庭手工业等扶贫产业的带动作用。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将土地、林地、建筑物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广“互联网+扶贫”模式,支持曲阳、望都、顺平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加强京保扶贫协作、“百企帮百村”等社会帮扶工作,加快项目资金落地见效,打造特色亮点。抓住教育保障,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政策,为贫困县招聘400名特岗教师,发挥好“北京·燕太片区职业教育协作区”作用,加大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对接京津冀用工单位,力争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抓好医疗和养老保障,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医保报销“代办制”,为建档立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贫困人口每人每年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00元。抓死住房保障,完成1263户重点扶贫对象危房改造,年内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提升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抓牢兜底保障,搞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提高特困人口、贫困老人的集中供养(养老)覆盖率。抓紧基础配套,年底前所有贫困村要通硬化路、通动力电,户户通广播电视、通宽带,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