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8年1月20日在鄢陵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县长 李东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鄢陵“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错位发展、跨越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保持定力不动摇,迎难而上不退缩,真抓实干不懈怠,较好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施策稳增长,经济实力持续提升。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不断完善稳增长的综合措施和机制,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力实施投资促进计划,动态管理的80个重点项目、23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2.1%和106.3%,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加强政策类项目引进和实施,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138个,实际到位资金6亿元。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上报审批重点项目用地1507.9亩,供地536.5亩。坚持直接融资与激活民资双管齐下,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8.5亿元,较年初增加5.7亿元,增长4.7%;发挥 “1+7”投融资平台作用,大力推广PPP模式,全年融资2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0亿元。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05.9亿元,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315.8亿元,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亿元,增长12.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亿元,增长11.8%;其中税收收入7.9 亿元,增长12.5%。 (二)调整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持续向好。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5.6∶48.3∶36.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4.4%。现代农业势头良好,“四优四化”建设初见成效,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增加辣椒等优质经济作物12万亩;实施“百千万”工程,建成高标准粮田15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家,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345个,全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现场会在我县集中观摩。工业转型加快推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5.4%。金汇产业集聚区规划完善提升,智慧产业园、生物质产业园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形象良好,“一区五园三配套”产业格局加快形成,成功晋升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民营经济不断壮大,8家企业入选许昌市“百户重点企业”,全县民间投资286.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0.5%,同比增长15.5%。服务业支撑明显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扎实实施,花艺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投用,建业生态养老、花都温泉小镇健康养生养老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初见成效,花木特色商业区晋升全省“一星级”特色商业区。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速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 (三)依托生态强优势,产业融合持续深化。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加快产业融合,放大产业优势,带动高质量发展。花木产业巩固提升,新增花木面积5万亩;花木产业集聚区稳步推进,12个精品园建设进展顺利,世界蜡梅园初具规模,成功举办“北京颐和园鄢陵古桩蜡梅盆景精品展”和“鄢陵花木产业陕西推介会”。实施“绿满鄢陵”行动,落实国家储备林面积3.45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市定目标任务,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旅游产业活力增强,游客接待中心投入使用,五彩大地观光休闲旅游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鄢陵蜡梅梅花文化节、首届郁金香文化节和第十七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年接待游客733万人次,综合收入25.5亿元。康养产业加快发展,国家健康养老示范区积极申报,“一院一校一中心”进展顺利,成功举办首届鄢陵国际健康峰会;“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启动创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完成申报,“鹤鸣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成功获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正式授牌,建业花都温泉健康养老产业园入选第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完成全省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统计试点工作。 (四)统筹城乡促协调,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强功能、补短板、抓管理、提品质,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规划体系不断拓展,30个专项规划完成编制,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待批,重要区域城市设计和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严格规委会制度,规划的引领、约束和调控作用明显增强。城市功能持续完善,77个城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回迁安置、3个项目安置房基本建成,翠园路、花博大道北延、新元大道东延等道路开工建设;汶河城区段治理全面完工,城区和花木产业集聚区主干道完成亮化美化,北关和田庄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投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实现市县联网运营。城乡统筹加快发展,47个村完成“村改居”,马坊撤乡建镇成功获批,陈化店镇成为“中国生态魅力镇”;“五城联创”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县城”通过技术评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成功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试点。 (五)改革创新增活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市场活力。通过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全县保留行政许可事项83项,清理规范中介事项28项、各类证明156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14项、降费465万元;全面实施“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1051户、个体工商户4353户,分别增长13.7%、12.9%;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顺利完成,水权试点改革有序进行,城市综合执法局挂牌成立。通过开放释放市场潜力,深入实施精准招商,全年新上项目29个,引资总额完成年初目标的130%;扩大对外合作,成立北京鄢陵企业商会,与雄安新区建立联系,“省级出口木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考核验收。通过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英才计划”,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867件专利成功申报,豪泰木业、创艺游乐设备被认定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客园被确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元电工被评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鑫森木业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 (六)办好实事惠民生,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省市县“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全年涉及民生的支出20.9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1元,增长10%。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贫困人口底数精准澄清,增收计划稳步实施,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千企帮千村”扎实开展,“爱心扶贫”工程在全市推广,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94个,改造贫困户危房591户,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2个,实现精准脱贫2434人。环境治理攻坚成效显著,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5天,超出既定目标75天,PM2.5指标低于市定目标;全面推行“河长制”,水体质量保持良好,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社会保障持续提升,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984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保扩面稳步推进,五保供养全面提标,城乡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扎实推进,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7 所、幼儿园6所,高中招成绩实现新的突破;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广电事业协调推进,文物保护安全有序;“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分级诊疗扎实开展,县城区“半小时急救圈”、县域“两小时急救圈”基本建成。农村道路改造稳步推进,237省道改造建成通车,郑合高铁、三洋铁路进展顺利,230国道加快建设;新建、改造城乡市场2个,南水北调鄢陵供水工程成功通水,城乡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加强土地专项治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强化市场监管,开展联合执法,城乡市场繁荣、物价稳定。落实“双拥”优抚政策,再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县”。邮政、保险、通信、烟草、电力等工作有序推进,人武、人防、消防、残联、侨台、档案、史志、地名、气象、民族宗教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