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强化招商措施,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集团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主动上门,精准对接,着力在引进用地少、附加值高的高精尖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引进3—5个强县立县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围绕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沟通,深入开展资本合作、品牌合作、技术合作,着力引进有利于主导产业走向高端的优质项目。紧紧围绕新型建材、现代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引入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项目,重点加快住建集团建筑新材料、斯特龙门窗、中民筑友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竣工投产,逐步发展成为新的产业集群,打造对接雄安新区建材首选地。大力开展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1个省重点项目和19个市重点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激活现有项目的潜在动力。年内,世联二期、卡森皮革、优胜环保、嘉泰皮革等项目争取竣工投产;金大陆文化产业园、锦江发电等项目主体竣工;天安电力等12个新签约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掀起项目建设的新热潮。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鼓励农户根据市场行情,开展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收。严守耕地红线,强化质量兴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督,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入高端农业产业化项目入驻。用好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有意愿的企业拓展思路,建设农业庄园,探索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支持七汲、南流两个农业大乡发展,打造供应雄安新区的粮食蔬菜基地。以市政府高头回族乡现场办公会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特色种植、养殖业,推动高头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农村水、电、气、路、讯、房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着力打造一批整洁有序、舒适宜居、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 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借助津石高速建设的有利时机,依托润成物流产业园项目,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打造辐射周边、服务省会、对接雄安新区的商贸物流集散基地。谋划建设2个综合便民市场,改造提升幸福街肉类批发市场,建设建材专业市场,合理规划市场布局。利用“互联网+”的有利平台,引导商户加大县内产品推介力度,将本地产品更多地销往全国各地。持续深化供销社改革,重点推进盐业体制改革,规范基层社发展,谋划建设农资服务广场、农副产品购销仓储等项目,建立县乡一体化的消费体系,繁荣农村市场经济。 (二)着力打造生态新城,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坚持“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洁净城”四城同创,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城区,打造北部活力新区、张段固生态皮革特色小镇和北苏开放新区,着力构建“一核三区”城乡发展新格局。2018年完成省级洁净县城创建,2019年完成省级文明县城创建,2020年完成“四城同创”任务。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城乡发展。高标准编制控制性详规和人防、海绵城市等6个县城专项规划、3个乡镇规划,对城北教育园区等重要地段进行高标准设计。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启动数字规划系统建设,整合规划资源,形成上下统一、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牢固树立“规划即法”理念,严格按规划指导城乡建设,管好城市天际线和道路红线、绿线,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坚决叫停各类小产权房、手续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加快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解决进度,争取政策期内全部解决到位。持续加大“双违”整治力度,规范各类建设行为,严控未批先建、私搭乱建等违法问题发生,确保不出现新的违法建设项目。 拓展发展空间拉大县城框架。按照“小县大县城”的县城建设思路,大力实施“东优、西延、南兴、北跨”发展战略,将县城框架从9.6平方公里逐步扩展到25平方公里。“东优”,对花园路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一条商业繁华的东西大通道,以无极中学、希望公园、无极公园为重要节点,进一步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全面做优县城东部形象;“西延”,依托中医院、民俗公园,积极引入碧桂园、天山等房地产开发集团,对周围地块进行高标准打造,将县城向西延伸;“南兴”,依托五洲酒店、五洲家居建材城等现有综合商贸体,积极引进高端商贸项目,振兴南部商贸服务业,点燃区域发展新引擎;“北跨”,依托北大经济学院教育基地建设,对木刀沟两岸进行整体开发,实施跨河发展,构建“一河两岸”发展格局。围绕这一战略,积极对接津石高速,启动县城大外环建设,使现有外环成为城内街道,提升一批城区道路,打通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构建县城路网新框架。 提升县城品味打造精品城市。全面对标“四城同创”要求,对县城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进行全方位升级。启动环城水系建设,建设总长25公里的环城水系。加快推进滹沱河湿地、木刀沟生态公园和老磁河综合整治等关键工程,城区西部规划建设“无极河”,连通木刀沟与磁河,实现碧水环城;沿河建设新的景观节点,增加滨水活动空间,为群众提供休闲场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对照四星级标准对民俗公园、平安公园进行提档升级,加快推进人和公园建设,新建一座占地200亩的综合性公园,打造1-2条示范样板街,创建一批园林式单位、小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街头游园、城市绿地,实现绿色围城。利用闲置地块,建设停车场、环保厕所等基础设施,提升县城公共服务功能。按照“以克论净、深度保洁”要求,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加大治脏、治乱、治差力度;深化环卫市场化运作模式,环境容貌整治向城中村、老旧小区、县城周边延伸,让县城更干净、更整洁、更宜居。 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协调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一核三区”发展战略,南部打造张段固生态皮革特色小镇,完成张段固建制镇示范试点工程,启动滹沱河生态景观建设,加速皮革业绿色转型,引入专业交易市场、物流中心,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西部打造北苏开放新区,加速新型建材业发展,集中开工一批高端项目,打造对接正定新区的桥头堡。北部打造活力新区,紧紧抓住津石高速、京石城际客专等国家战略路网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强力推进北大经济学院教育基地项目建设;引入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谋划实施一批高档住宅、商贸综合体、公共服务项目,着力建设对接雄安新区的高端生活服务区。 (三)深化园区机制改革,夯实经济发展载体 坚持园区“先行先试”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干部“有进有出、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激发园区发展潜力,推动园区跨越发展,2018年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探索解决项目建设瓶颈新举措。按照“先做土地、后做项目”的思路,重点做好大片土地收储工作,实施一批补充耕地项目,增加占补平衡指标储备,为项目落地、产业转型提供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开发区投资开发公司的作用,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完成开发区8条道路建设,完善开发区集中供热体系及水、电、讯等配套设施,高标准实现“九通一平”。着力引进全国知名的专业园区运营商,借助其成熟的运营模式和雄厚实力,孵化一批国际化园中园项目,进行区域整体开发,加速园区提档升级。推动园区高端发展。按照土地节约化的要求,根据园区发展定位,启动园区规划调整工作。继续加大皮革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用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高端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评审制度,坚决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拒之门外,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