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人民政府县长秦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〇一六年工作回顾 2016年,县政府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市委“两个目标”总体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抓脱贫、促增收,上项目、惠民生,强安全、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扎实推进、稳步发展,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 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1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91亿元,同比增长2.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24亿元,同比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7亿元,同比增长7.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41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675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494元,同比增长8.7%,实现了“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全年好于上年”的目标,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市第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脱贫攻坚首战首胜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推进“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积极引导各种资源向贫困群众倾斜、各类项目向贫困乡村布局、各方力量向脱贫村汇聚。全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38.62万元,同比增长30.4%,实现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和增幅“双增长”;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6789万元,协调金融贷款8109万元,补齐了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因村施策发展脱贫产业,脱贫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因人施策落实帮扶措施,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各项扶贫政策,做到“不落一户、不少一人”。2016年全县实际退出49个贫困村,脱贫2597户、7562人,超预定目标982人,脱贫村、脱贫户各项退出指标全面达标,顺利通过了国务院督查巡查组、国务院省际交叉考核组、省第三方评估组、省市委督查考核组的考核评估与验收,并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充分肯定,申纪兰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三、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中药材、新能源三大产业板块,并将主导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努力构建产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平顺特色的产业扶贫开发新路子。 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和开发,大力推进点线面融合发展。通天峡景区、神龙湾景区等重点景区建设高端推进,岳家寨、王家庄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提档升级,全县有80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发展农家旅社287家;新建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和旅游纪念品开发企业12家,开发产品90余种,越来越多的群众干上“旅游活”,吃上“旅游饭”。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71.4万人次,同比增长18 %,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36.7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综合收入19.61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乡村旅游综合收入7.92亿元,同比增长13%,全县11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全市第一、全省第二,西沟展览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我县被评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中药材产业惠农富民。重点发展集科研、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中药材产业。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50.34万亩,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达到14家,专业合作社达到172家,种植户达到2万户,辐射带动1.2万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546元;中药材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300余人,年均增收3000元。承办了全国第二届中药材联盟会议、全省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现场会,我县被推荐为全国特色产业扶贫中药材范例县。 新能源产业风光无限。充分利用荒山荒坡,采取户用屋顶光伏系统、村级扶贫电站、集中式扶贫电站和企业带动四种模式,建成83套光伏系统和13个村级电站,帮助427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漳泽电力一期30MW光电项目并网发电,项目前期带动144名贫困群众年均增加劳务收入5000元,土地流转补偿惠及贫困户91户,户均补偿2万元;大唐二期30MW风电项目顺利推进,即将并网发电。我县已成为全市建设综合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增长极。 四、招商引资亮点纷呈 狠抓招商引资不松劲,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南京、福建等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主动联络全国500强企业、各大财团来我县考察。成功引进了中船重工、浙江太子龙、杭州汉鼎云能源等23个项目,总投资137.89亿元。积极与福建华闽、哈药集团等大型企业进行对接,争取早日落户平顺、加盟平顺、发展平顺。 五、生态建设成效斐然 造林绿化强力推进。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造林绿化工程,全年营造林6.41万亩,建成双创示范村6个。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突破贫困的切入点,统筹治山治水,协调增绿增收,扎实做好林业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300亩、经济林提质增效4000亩,组建脱贫攻坚专业造林合作社54个,在造林绿化和资源管护中充分吸收贫困劳动力,共帮助3000多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全面开展“铁腕治污”行动,督促6家经营性燃煤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对20余家建材企业实施扬尘控制综合治理,对15家石油经营单位实施油气回收治理,淘汰黄标车197辆,有效降低了S02、烟尘、粉尘、PM2.5和PM10等主要污染物,地表水及饮用水全面达标,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全年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始终保持全市第一,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7天,空气质量全市最好。 六、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扎实开展“五道五治”工作,全县共拆除违章建筑365处,清理生活建筑垃圾619处,清理占道经营193处,整治乱停乱放214处,清理无序广告565处,道路沿线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有效提升。保障性住房完成市定建设任务,381套公共租赁住房全部配租到户;加强城乡水网改造,城东区应急供水工程投入使用,1万余人饮水质量得到改善提高;实施县城主街道综合改造和强弱电入地工程,彻底告别了县城主街道电网线路纵横交错、蛛网密布的历史;全面完成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建设里程284.6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13公里,成功申报全国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试点县;实施供热管网改造,扩大县城集中供热覆盖面,供热面积达到116万平方米;无害化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实现了县城及周边7个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集中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1个省级、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0%的行政村达到了省级卫生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