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全力保障社会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7%。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完成专利申请48件。投资1.85亿元,新建校舍12.12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6.8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学校“八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市前列。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推进乡镇综合档案馆、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成功承办曲靖市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取消药品加成为突破口,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均等化。提升中药服务能力,新增省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卫生乡(镇)1个、卫生村5个。加大就业创业力度,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推进城镇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参保26.78万人,续保率达97%,发放养老金4433万元。加快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建设,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发放高龄老年人保健补助618.7万元。 (七)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全面推行县乡两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启动试点,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制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及专项方案,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暨创新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初步建立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基本完成林木权证的核发工作。 (八)安全维稳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防灾减灾有序推进,应急救援演练实现常态化,应急值守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有效,法治罗平、平安罗平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发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九)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修订完善11个方面30项制度。加大审计监管力度,政府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率达100%。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公示制度,取消和调整县级行政审批事项42项。建成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重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服务机制不断完善。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全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平稳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罗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罗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离保障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三是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足,离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差距。面对这些挑战和压力,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主动作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打基础、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深入实施基础强县、产业富县、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品牌化、城乡一体化、全域信息化“五化联动”,全力打造“生态罗平、活力罗平、宜居罗平、宜业罗平、健康罗平、幸福罗平”,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罗平新篇章。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建议为:县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罗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治理,削减入河主要污染物总量。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促进新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编制重点河流、重点水库及重点水域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九龙河、块泽河的“三退三还”工程及小流域综合整治。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建成阿岗水库,推进安全饮水工程。科学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逐步建立重点领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二)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活力罗平。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自身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行政体制、财税金融等各项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先完善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保障,扩大外资利用规模。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激发和撬动民间资本。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与省内外及周边县(市、区)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机制,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格局。 (三)坚定不移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宜居罗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三纵六横”城市骨架网络和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空间,加快县城提质扩容,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重点村为支撑的三级城镇体系,提升城市品位。加强集镇“十个一”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彰显、商贸繁荣、生态宜居的特色精品小镇。加强城市管理,提高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实施综合交通五年攻坚,推进曲百高速罗平段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源,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建设5个示范乡镇(街道)300个示范村、8个达标乡镇(街道)900个达标村。 (四)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发展,建设宜业罗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生态天香型”烟叶生产基地、西南最大的小黄姜交易市场、省内外知名的高原淡水湖生态渔业养殖及加工基地、全省知名的优质经果林生产基地,打造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基地,实现农业总产值95亿元以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物资源加工、石材、电子信息等产业,培育煤炭龙头企业,发展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园区平台建设,强化工业发展要素保障和帮扶服务。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大企业参与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打造与滇中、滇南及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一体化发展的特色旅游城市。抓好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推进罗平旅游业态由自然观光向休闲度假、康体养老等转变。加快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繁荣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9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