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2月22日在高台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伟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7年,政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贯彻新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壮大新动能,积极应对新挑战,全力以赴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多措并举促进经济趋稳向好,全县经济在困难中前行、在逆境中发展。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0.03亿元,同比下降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85亿元,同比下降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6亿元,同比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8亿元,同比下降2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79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61元,同比增长9%。全县经济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接力前进。 ——紧盯政策机遇狠抓项目,经济发展基础日益坚实。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大项目论证、争取、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各类项目93个,争取政府投资项目340项12.56亿元。月牙湖和大湖湾通景道路、晋昌源20万吨中温焦油加氢、豫中明达间苯二酚等项目开工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湿地湖泊生态恢复保护等生态项目顺利实施,方正节能、和泰环保新型建材和罗城中型灌区改造、山洪灾害防治、黑河河道治理、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全面完工,以项目结构的优化、投资质量的提升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创新招商方式,依托“兰洽会”“文博会”等节会平台,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0项,到位资金28.3亿元。全力推进引强入高,与兰州市国资委及下属投资公司合作成果丰硕,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19亿元。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编制完成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扶贫贷款基金3个项目库,为更好的争取国家投资、吸引社会投资、扩大银行融资和对外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前。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通报》、国务院《会议纪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整改方案》要求,全力推进整改任务落实,反馈交办的生态环保问题和环境信访投诉全部完成整改。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生态红线划定、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等工作稳步推进,“三带一区”绿化规划启动实施。投资5254万元,组织实施黑河流域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林网更新等生态项目,完成造林5.3万亩,栽植苗木79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39%。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治污,全面推进大气水土污染防治,依法关停燃煤锅炉32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78辆,22家地下水源热泵系统、545家餐饮单位和73家养殖场完成整改,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85.5%,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3个镇垃圾填埋场、3个镇垃圾中转站、14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进展顺利,实现环卫设施全覆盖、垃圾处理全收集。强化湿地、林地、草地监管,依法打击乱垦滥挖等破坏行为,积极开展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制定《优化配置水资源实施方案》,科学利用各类水源;县镇村三级双河长制全面建立,河道监管有效加强。出台《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意见》,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建设高标准农田4.2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6.6万亩。 ——瞄准瓶颈障碍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更趋优化,审批时效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中心规范运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受理办件22.6万件,办结率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成整合,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全面完成。群团组织、城管执法、环评审批、司法公证、盐业监管和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东联村农村土地和国庆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国有林场、供销社改革步伐加快。“双创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孵化基地12个,孵化小微企业394户,吸纳就业3958人。科研投入逐年加大,鼓励开展发明创造,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授权专利51件。加大注资划产力度,强化城投、农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营管理,政府投融资平台项目运作水平得到提升。加强政银企合作,与甘肃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取得授信额度20亿元。银行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股权融资实现零突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突出提质增效优化结构,生态工业体系逐步完善。以补链、延链、强链为方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接续产业,以绿色农副产品加工、煤化工、盐硝化工、矿产加工、新型能源为主的生态工业框架初步形成。坚持资源开发和链条延伸并重,大力开展“生态工业突破行动”,秦昱二甲基二硫、炬能热力环保锅炉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巨鑫硅材料、信和生物硝基甲烷、永鸿染化吐氏酸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县级领导包挂骨干财源企业,着力解决企业生产、资金筹措、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瓶颈问题,发放企业奖补资金264万元,解决应急周转金1.58亿元,协调贷款8.3亿元,嘉宝机械、祁连酒业等骨干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宏源矿业、金康脱水菜等企业顺应市场需求扩大生产,新增规上企业3户,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3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实现增加值4.67亿元。光伏企业发电3.6亿度,实现收入3.4亿元。投资9966万元,完成工业园区道路改造、防洪排洪、供水供电、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园区承载功能不断提升,位列全省35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开发区第14位。 ——立足促农增收培育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坚持绿色发展取向,注重富民产业培育,加快实施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和农作物大县奖补项目,蔬菜、制种、马铃薯等特色产业面积达42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心双轴七区”建设稳步推进,发展设施蔬菜5428亩,高原夏菜9000亩,带动全县种植蔬菜17.5万亩,实现产值9.73亿元。新建规模养殖场(区)18个,新增养殖大户1005户,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41万头(只),其中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8万头、99万只,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6%。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8万亩,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22个,开展试验示范65项。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60个,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8%。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累积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51个,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50.45万亩。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49家、冷链物流设施17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被列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完善联系帮扶、投入保障、长效增收等机制,狠抓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实现脱贫67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9%。实施两期易地扶贫搬迁836户2866人,“扶贫100”保险试点顺利启动,“农村特困户住房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行动”,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