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8年2月27日在泸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 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攻坚克难求突破,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6.2亿元,比2016年(下同)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2.1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1亿元,增长13.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亿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49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70元,增长9.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揭牌运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举成功。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向全市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势头强劲。认真贯彻“项目投资攻坚年”部署,实施重点项目609个,完成投资172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1.4%。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中航EPS转向系统、合盛硅业泸州基地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沱江二桥加宽改造、沱江六桥等城建项目建成投用,云龙机场、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泸州段、G8515泸渝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古蔺观文水库、泸县三星桥水库等水利项目相继建成,市人民医院新院等民生项目竣工投用。强化要素保障,出台“零地”技改政策,全年保障用地3.8万亩,工业用电量43.6亿千瓦时,工业用气量16.6亿立方米,全市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贷款余额303.6亿元,较年初增加75.8亿元。实现民间投资1130.5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初具规模,落户项目93个,总投资380亿元,32个项目建成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20亿元, “泸州造”智能手机成功走出国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现代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航天科工预冷动力技术中心成功签约,泸州金能移动能源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步长生物制药基地、聚碳酸酯(一期)加快推进,新能源电动专用车正式量产。巩固提升白酒、机械、化工、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泸州老窖酿酒技改工程、郎酒天宝峰陶坛酒库等项目加快建设,组建川酒集团带动中小酒企抱团发展,“四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2.9%。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2.4亿元、增长9.5%,步步高综合体、泸州电商产业园、海吉星物流园(一期)建成运营,万达广场加快推进。兴泸水务在香港联交所、华西证券在深圳证交所成功上市,新入驻金融机构7家。旅游业实现总收入441.9亿元、增长33.4%。商品房销售额350.3亿元、增长40.3%。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江阳区董允坝、泸县谭坝等产业融合示范园15个,新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5家,粮食总产量206.1万吨,“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全市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155万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8亿元、增长18.3%。“泸州制造”“泸州服务”“泸州品牌”正为全市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推进“两江新城”建设,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152万人,城镇化率达49%。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城市道路“白加黑”升级改造、城区景观照明(一期)工程全面完成,重要节点立交改造项目竣工投用,长江二桥、二环路等项目快速实施,鸭儿凼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建成运行,沱江新城南北滨公园主体完工。施行城市管理领域3部地方性法规,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泸县撤县设区进展顺利,合江、叙永、古蔺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大渡口镇、江门镇、白节镇列入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全市人民参与创建的磅礴力量不断汇聚,实现“三年创建,一举成功”。 四、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开局良好。突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改革经验158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90项,14项制度全国首创,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建成行政审批、国际贸易等 “单一窗口”,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降低56%、49%。突出产业聚集,航运物流、港口贸易、智能终端等产业加快发展,新注册企业3041户,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0.6亿美元、增长5.8倍。突出服务川南,实施口岸通关“零费用”、保B仓库“零租金”,推动自贸红利区域共享。突出协同开放,与成都片区建立物流一体化合作机制,开通“泸蓉欧”快铁,推出泸州至上海“天天直航快班”,与广东南沙、天津滨海等17个地区建立“政务服务异地直通互办”网络。川南临港片区为泸州发展增添新动能。 五、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深化重点领域改革。30项国省改革试点有序推进,率先在全省开展“多证合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走在全国前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2万户、增长20.7%,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加快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泸天化改革脱困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为企业减负超过10亿元。全方位扩大开放,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百强企业12家,“酒博会”“商博会”“农博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推出“酒城人才新政”,设立每年5000万元的泸州市人才发展基金,新建创新型科研机构10家、产业技术联盟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15亿元、增长48.7%,西南医科大学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实现8.5万人脱贫、149个贫困村退出,合江县脱贫“摘帽”。创新易地扶贫搬迁“五统一”模式,累计完成搬迁16281户66502人,基本实现“五年任务、两年完成”,叙永县江门镇集中安置点列入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突出产业扶贫,在全省率先将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提高到50万元/村,组织3家市属国企打造特色产业示范片,发挥温氏、巨星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全域推进“一改三化”,预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成农村扶贫公路2148.4公里、渡改桥8座、饮水工程1569处,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健康扶贫“四个百分之百”全面实施。建成省级“四好村”75个。援藏援彝工作扎实推进。扶贫机制不断健全、力量不断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 七、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1%。城镇新增就业4.3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7万人,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500张。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开工10300户。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新建公办中小学校19所、幼儿园8所、教师周转宿舍1110套,“全面改薄”累计竣工校舍98.1万平方米,免费定向培养村小教师229名,纳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新建四川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海事交通职业学院列入《四川省高等学校“十三五”设置规划》。全市中小学幼儿园 “三防”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全面实施。深入开展全民预防保健,免费体检178万人,新改建中心村卫生室232个,远程诊疗工程实现五级全覆盖,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医院通过验收,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有序开展。依法治市扎实推进,“七五”普法深入开展。实施基层治理专项行动,“一村一辅警”“雪亮工程” 实现全覆盖,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