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安徽省)明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明光市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1-07-27 07:59:17
摘要:“十四五”时期,在锚定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市发展趋势、发展基础、主要任务和增长潜力,明确“十四五”时期实现“5351”发展目标,即到“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超500亿元、冲刺全省县域经济30强、财政收入超5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滁州市第一方阵。绿色涂料和凹凸棒基新材料两大产业成为全国行业“领跑者”,每年引进1个以上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重点工业项目。...

  第二篇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争创经济竞争新优势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各类创新载体建设,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强市。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六章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优化区域创新资源布局。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高端电子信息、凹凸棒基新材料、绿色涂料等产业园建设。协同推进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发展,把现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战略转型,推进明光市向科技强市跨越。引导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健全基础前沿研究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普惠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到2025年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科技基地创新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发挥比较优势,引导明光经开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创成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错位发展,完善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科技服务等功能平台体系,打造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大力发展明光双创产业园,提供“一站式”、“保姆化”服务,营造优越投资服务环境,持续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返乡创业搭建平台。扎实开展“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在省和滁州市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示范项目。建设富有活力的明光科技馆,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用科技软实力助推科技发展。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围绕优势产业发展,以创新政策为引导,大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在明光建设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检测中心等,积极吸引高校院所来明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打造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到2025年,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超过30家,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以上,院士工作站6家以上。推进上海交通大学—明光凹凸棒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明光技术转移中心等科研机构建设,大力推动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等产学研创新平台提升。加强留香泵业—江苏大学“流沙泵研究所”、飞洲新材料—安徽农业大学“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等创新平台发展,打造明光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引领创新平台。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速创新集聚空间。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作用,支持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和许可转让业务等各类服务。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拓展现有省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功能,提高创新平台运行成效,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对接交易。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搭建创新信息平台。深入推进网上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通过匹配技术供给与需求,实现科研院所、企业科技资源供需对接,推动需求导向的研发创新。利用电子商务渠道,实现资源集聚、定价、交易、服务、管理等技术转移转化节点的有机对接。建设网络展示交易平台、移动端展示交易平台和线下共享展厅,促进科技资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七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支持骨干企业创新。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支持绿色涂料、高端电子、新材料等主导优势产业,提升骨干企业优势。支持龙利得、浩淼安防、瑞智电子等科技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长为科技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的研发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到2025年,各类研发平台达6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比例达30%。加强各领域骨干企业的跨领域协作,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引领带动行业企业创新转型发展。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推动资源、平台、要素向创新创造集聚,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滁州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完善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认定,保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后劲。重点探索主导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围绕“高新基”全产业链,培育1-2个在国内有影响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50家以上。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强化政策引导作用和试点带动,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瞪羚”企业。引导中小型企业广泛深入参与政产学研联盟,推动创新成果与社会资本紧密结合,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从人才、技术、风险资本等各方面为中小企业发明创造、创新发展提供优质环境支撑。到202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到160家。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八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精准对接长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项目,重点引进有科研项目团队来明中试、产业化,支持国内高校院所到明光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主动对接和参与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引进长三角高校在明光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转移机构,加强与长三角“大院大所”和高校的深度对接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明光转化。完善新技术新产品供需对接机制和市场推介机制,鼓励采用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方式,促进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到2025年,有效发明专利、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1200件、20件以上。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积极培育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以及科技中介市场,为产学研合作建立相适应的配套体系。规范中介机构市场,加强行业协会功能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分类管理。提高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对已有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和培训。到2025年,力争引进10家以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明光注册。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科创型、初创型企业支持政策,探索推行委托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多种合作模式。积极应对科技领域面临的各种挑战,聚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研发设计、分析测试、试验验证等研发与共享服务平台。到2025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0亿元以上。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九章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聚焦主导产业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需要,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社会工作、农村实用等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高层次人才来明创业。聚焦“专精特新”、规模以上、拟上市等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更新计划、技能提升行动,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开展“名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批“明光工匠”。到2025年,培育带领企业进入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家5名、带领企业进入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家20名。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集聚各类人才。紧扣全市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开展院士、博士等人才招引行动,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加快集聚一批具有产业引领力、影响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完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实施产业聚才、项目招才、岗位纳才,创新人才飞地、特设岗位、“候鸟式”聘任等引才方式,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明创业。到2025年,全市高层次人才达200人以上。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基金等制度建设,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广阔舞台。修订完善人才资助奖补政策,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推深做实“人才绿卡”制度,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构建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人才引进长效机制。深化联系专家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专家人才,举办青年人才联谊、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等活动,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篇高质量融入长三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对接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共建美丽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十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交通互联互通。紧抓京沪铁路明光站改造投入运营和宁滁蚌亳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机遇,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有机衔接,进一步织密外联交通网络。推进宁洛高速(明光段)改扩建、明盱高速、滁天高速明光支线等项目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与江苏泗洪、盱眙等接壤毗邻地区交通路网建设,提升省际交通通达水平,构筑连通长三角重要交通网络。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产业链分工合作。紧盯长三角地区高科技、服务业、软件业等优势产业,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按照“精准定位、精准对接”的要求,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力促一批项目落地。围绕新型化工、机械电子、绿色食品、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合作,积极为其提供配套。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构建生态高效农业体系,主攻长三角市场,发展深加工,倾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强区域协作联动,促进居民异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并便捷结算。建立健全医保异地结算机制,推进区域医保异地就医住院和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进一步优化异地就医网上备案等流程,提高门诊结算质量和效率,拓展结算范围。推进建立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资料共享机制。支持市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儿童医院开展医联体或技术联盟合作,支持市中医院与上海交大一附院、江苏省中医院、东南大学附属医院、南京胸科医院等开展合作,建立疑难重症就诊快速通道,形成高效便捷的转诊机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区域一体化、养老从业人员资质互认互通。实施民生档案跨区查档服务,积极参与互认互通的档案专题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引进长三角地区优质学前、中小学教育资源,通过设立分校、整体托管、协作帮扶、学校联盟等方式助推明光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引进高校在明光设立分支机构,加强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合作。加快推进公交卡联网通用,方便群众出行。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9省际毗邻地区建设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明光-盱眙毗邻区。共建明光-盱眙新型功能区,以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示范区为定位。全面落实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加强跨区域合作,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保共治、公共服务共享、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等五大主要目标。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明光-泗洪毗邻区。以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板区为定位,在基础设施、旅游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成果共享。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完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旅游发展战略联盟、生态保护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主要任务。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十一章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建设PA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畅通高速通道、构建城际网络、构筑通勤圈为重点,推进合新高铁、明巢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促进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明巢高速、G345明光段等建成运营,明光至合肥都市圈城市通达效率大幅提高。充分发挥合肥科教资源优势,争取合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与我市开展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共建一批优势学科领域的研发基地和跨地区产业技术科研机构,不断提高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能力。进一步强化多形式、多元化、多领域合作联动,推动产业、平台、服务共建共享,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贸易+服务”协作体系,发展飞地经济,推动产业对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以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提高保障和安全能力为目标,推进池河跨区域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实施行蓄洪区和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加快信息一体化建设,以互联互通为路径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协同建设,以共建共享为导向推进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以高效利用为目标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会展、体育等多领域交流合作,引导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优质配置。

发表评论

频道精选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