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蒲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蒲城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624 发布时间:2016-07-25 08:57:03
摘要: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期,是我县打造渭北明珠、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蒲城的关键期。根据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县情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期,是我县打造渭北明珠、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蒲城的关键期。根据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县情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县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任务,以“四个决定、十一项意见”推动改革创新,以“六个第一”为抓手,以 “三区”建设带动“四化”协调发展,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主要指标稳步增长,产业发展后劲增强,城乡建设亮点纷呈,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新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1、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二五”以来,我县坚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县域经济呈现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形成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显著特征,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到“十二五”末,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155.1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3.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3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08倍;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5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476元和8557元,是“十一五”末的1.59倍和1.95倍。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一五”末的20:43:37调整为“十二五”末的15:47:38。

2、项目建设凸显新成效

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引擎,科学谋划重点建设项目,加大推进力度,以好项目、大项目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95个,累计完成投资476.82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1.53倍和2.92倍。先后完成了清洁能源公司一期、渭黄高速渭蒲段、省道201线蒲城段一级公路改造、城区北环路、东城大道、城南新区基础设施、紫荆公园、保障房、县医院综合住院楼、桥山中学等项目,涵盖了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各个方面。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3、工业强县实现新突破

渭北煤化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蒲城县工业园区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源,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具活力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十二五”末,园区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初步形成了清洁能源、生物产业、新型化工材料、先进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两大园区入驻企业50余家,煤化工业园一期投资179亿元的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投资79亿元的神渭输煤管道、投资17亿元的美国空分等项目建成投产。县工业园延长集团石油压裂支撑剂、万德科技、达能新材料、海德汽配等项目竣工投产。大美精细化工、华捷奥海涂料、瑞鹰新材料、海泰新材料等项目顺利实施。在园区工业经济的带动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1.4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

4、三产服务迈出新步伐

现代商贸、物流配送、品牌连锁等商业业态不断丰富。初步奠定了立足渭北、辐射陕北、连接晋陕的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全县共有各类商业网点7400余户,物流企业110余户,外贸企业8户,新建改建标准化农家店355家。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发展态势迅猛。全县现有电子商务网站、网店3000多家,企业30余家,创业从业人员5000多人,每天网上交易额完成170万元以上,全年网络交易额达6亿元以上,成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以“蒲城精品一日游”纳入全省旅游线路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县游客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王鼎纪念馆、巴厘岛温泉、清代考院成功创建3A级景区,唐惠陵博物馆对外开放,重泉古城民俗饮食文化园、盛鑫温泉度假水寨建成运营,与陕西华山旅游集团战略合作顺利推进。2015年全县旅游人数达到3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全面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成立蒲城县城投担保公司,成功引进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县命名信用镇3个,信用村23个,评定诚信企业72家。

5、现代农业呈现新气象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总产5.87亿公斤,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9%和18%。果业总面积达到60万亩,果品总产量85万吨,产值达18亿元,果业总面积、产量及产值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7%、18%和8%,建设出口果品认证基地14.9万亩,苹果、酥梨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33个国家和地区。“蒲城酥梨”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2014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中,品牌价值为19.87亿元人民币。建成规模化养殖场73个、省级示范场3个,畜牧业产值达1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47%。设施农业生产总面积达到27.1万亩,总产84.5万吨,产值达12.5亿元,其中设施西甜瓜生产面积16.5万亩,总产53万吨,产值达8.9亿元,设施农业生产面积、产量及产值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55%、73%和98%。“蒲城西瓜”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建成各类农业示范园48个,园区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6、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坚持“提升县城功能,完善城市管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城镇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33.3%提高到“十二五”末的37.09%。积极推进“五城联创”。一批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在渭南市率先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并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新建、改建各类公路88条468公里。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京昆高速与渭黄高速公路及省道201与国道108为“双十字”主骨架,“两纵两横两辐射”主干县道为次骨架,城乡相连、乡村互通、层次分明、纵横交错、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了21.7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城镇供水普及率达100%,农村供水率达到98.5%;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4.66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47万亩,初步形成了以三大灌区和四大抽水站为骨干,小型水利为补充,蓄水、引水、提水相结合,灌溉、防汛、供水、养殖并举的水利格局。坚持生态基础建设与节能减排、治污降霾统筹推进。重点排污企业主要污染物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如期完成。北部石灰窑、唐陵保护范围内非法开采等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实施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7、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圆满完成学前教育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先后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7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97%。以“双高双普”为抓手,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完成了42所市级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建成桥山中学、城南学校、县第二幼儿园等,城区扩容增量上万个学位。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8.5%。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实施“12369”科技创新工程,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转化应用科研成果11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雄踞全市第一,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529个,县医院综合住院楼、中医院医技楼、县域卫生信息平台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城乡社会保险体系日臻完善,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25 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3个,共计4585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建成村级文化广场36个、文化示范村120个,镇级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平安蒲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安全生产“三基、三化”建设全面推进,30余家烟花爆竹企业关闭退出。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机制,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8、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下放或取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9项,43个部门587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及办事流程全部实现规范公开。食品药品、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林权制度、土地流转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县镇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机构精简至24个,镇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全县行政村由359个撤并为275个,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积极转职能,改作风,提效能,建设“为民、务实、法制、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始终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工作,处理问题,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全面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强化公务接待管理,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w7Q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二五”时期,是蒲城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基本实现,为“十三五”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见表1〕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动力调整和结构优化加快。从全省看,我省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有基础有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从全市看,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陕西东大门加快建设,进入转型发展的持续上升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环境,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w7Q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w7Q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蒲城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 十二五”时期
实际 2015年实际 年均增长(%) 净增
一、生产总值 亿元 83.86 155.16 13.1 81.14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6.74 24.37 7.8 8.26
      第二产业 亿元 36.07 72.45 15.0 47.93
      第三产业 亿元 31.05 58.34 13.4 24.95
三次产业比例  --- 20:43:37 15:47:38  ---  ---
人均生产总值 11043 19529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0.83 257.37   134.17
三、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56 6.55 20.7 3.87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9.06 60.35 15.7 29.34
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033 25476 13.2 14467
六、农民人均纯收入 4388 8557 16.3 5212
七、人口自然增长率 4.5 5.08    
八、常驻人口城镇化率 % 33.3 37.09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3.6      
十、单位GDP能耗下降 % 4.8    3.5     

1、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蒲城发挥文化历史资源优势,推动全方位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有利于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教经贸合作、电子商务、能源开发、生态环保等方面开放合作,为我县推动支柱和战略产业升级转型,深化与沿线区域全面开放合作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w7Q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关中城市群、关中协同创新、关中区域创新示范带及渭南建设陕西东大门、西渭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将更加凸显蒲城区位、资源和人文等优势,为蒲城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w7Q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产业振兴战略孕育的新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与服务业、工业、农业等的深度融合、跨界创新将产生巨大能量,为蒲城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机遇。w7Q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改革将更加凸显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投资动力将进一步激发,全面深化改革将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2、面临挑战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十三五”时期我县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w7Q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内生动力明显不足。骨干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工业经济整体规模偏小,非公经济发展不足。三产服务业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外向型经济发展明显不足。w7Q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偏低,发展不够协调,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传统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育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