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7年兴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兴仁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269 发布时间:2017-07-27 08:01:58
摘要:兴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16日在兴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兴仁县人民政府县长方先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十...
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县后发赶超、转型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兴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奋力将兴仁各项事业推向前进!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按照县委“1+4+5+3”总体部署,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实现经济总量、人均数量、发展质量“三量齐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兴仁实际的发展道路,把兴仁建设成为文明生态经济强县。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GDP超过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38: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和14%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万吨左右;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州下达计划范围内。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着力抓精准脱贫攻坚,加快推动同步小康进程。围绕脱贫攻坚总要求,齐心协力决战脱贫攻坚,确保2017年脱贫2.5万人,实现国家级减贫摘帽,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以稳促搬、以产定迁、先产后迁”“应搬尽搬、能搬多搬”原则,深化“四方五共”工作法,完成2.9万人搬迁,其中贫困人口2.38万人。加快搬迁安置区建设,完善各项功能配套,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生活好。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县有骨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力争投资13.5亿元,规划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50个。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加大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健全公益林补偿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引导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就地就业脱贫。投入5000万元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休闲度假等“绿色产业”,点绿成金,解决2442户贫困户、1万个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健全扶贫保障体系。完善“三重医疗保障”机制,取消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内住院起付线,提高贫困人口大病费用报销比例,将96种疾病纳入医疗扶贫内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坚持扶贫政策与低保制度“两轮驱动”,采用兜底脱贫路径,对建档立卡的五保户、低保户,按高于扶贫标准纳入社会保障。拟投入3600万元,规划实施4个项目,实现建档立卡两无人员兜底脱贫。完善贫困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政策体系,大力实施“圆梦行动”“助学工程”,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着力抓山地新型工业化,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创新示范。深入实施“大电强网+大产业”工业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工业集约、集聚发展,构建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互补的山地特色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煤矿技改扩能整合,加快大型煤矿建设,提升煤炭生产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煤炭产业循环发展,形成开采、洗选加工到煤电一体化产业链。到2021年,大型煤矿机械化采掘率达100%、中型煤矿90%以上,全县煤炭产能达1500万吨。推进县域金矿兼并重组,提高黄金资源利用率,促进黄金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工业聚集区。依托巴铃重工区综合优势,重点发展煤电铝和煤电化产业,力争建成30万吨/年铝加工及配套铝液工程、大唐2×66万千瓦火电厂、煤制乙二醇中试基地、500万吨/年洗煤厂四大引擎项目;围绕煤电铝、煤电化上下游产业及“三废”循环利用,着力引进铝精深加工、煤制乙二醇下游产业及粉煤灰制砖、余热利用、新型建材等项目,打造煤炭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充分发挥瓦窑寨标准厂房区60万㎡标准化厂房优势,围绕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发展轻纺、服装、电子三大产业,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陆官农特产品加工区以薏仁米等农特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为主导,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创建一批特色价值品牌,打造亚洲最大的薏仁米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主要搭建“双创”平台,融合“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满足多方式、多形式的创业需求,打造金州国际创业园。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着力抓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坚持用工业理念做大农业、用园区方式推动农业、用科技手段做优农业,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动“一米三叶两果一园一业”产业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科技园区。推动藠头等农特产品规模化种植和精深加工。用好“中国薏仁米之乡”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兴仁薏仁米”品牌效应,做好薏仁米品牌种植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种植,巩固国家出口薏仁米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果,建立国家级薏仁米质量标准体系,力争成为国家免检产品。扩大中药材核心区种植面积,融合大健康产业,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养生、服务为一体的中药材园区。深化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发展多业态农业,构建“一乡一园一品”的农业园区格局,打造山地农业公园。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探索培育生产合作社、供销社、信用合作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贵农网”发展模式。以中国薏仁生态经济区、中药材核心区等为载体,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家。积极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搭建政策和技术平台,积极引导技术、人才等要素和资源向农业农村转移。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建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奖励机制,切实做好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推进兴仁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保障检测中心平台建设,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实施“物联网+农产品”行动,建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村电商”模式,推动农产品电商进村入户,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着力抓山地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按照“三产活县”战略,全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推动山地旅游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效应,以融入贵州西线旅游为目标,做足“长寿之乡、休闲兴仁”文章,深入实施“旅游+N”发展战略,坚持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相结合,发展民族文化体验、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特色旅游。深入挖掘真武山公园、海河游击队遗址等历史和红色文化景观资源,发展人文旅游。启动清水河自然保护区森林氧吧景区规划建设。建设北盘江沿江旅游公路,开发北盘江峡谷休闲度假景区。建成放马坪高山草原、打鱼凼滨湖度假区、东湖生态湿地公园、马金河长寿文化体验园等景区景点,科学设置2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旅游总收入达60亿元,打造黔西南州旅游集散地和夜归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全域电商平台网格化示范点建设,整合优势资源,抓好企业入驻,培育壮大一批农特产品等行业电商平台,建成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全面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络,扩大电商应用领域,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交易额突破10亿元。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大数据产业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城乡、满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需要的宽带接入网络,实现县城主城区免费wifi全覆盖。以促进政务和民生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为引领,加快规划和建设兴仁数据存储中心。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APP等增值应用和衍生服务企业,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申报科技项目,重点支持国际薏仁米交易数据中心、农产品溯源大数据中心、地域大数据等平台建设。r9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着力抓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核心、园区为辅助、乡镇为骨架、农村为基础的“四位一体”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康养城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实现“撤县设市”。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城市构架,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智慧城市,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全面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完成东南路网建设,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做好地下综合管廊、生态城市交通和生态旅游样板田工程规划,谋划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布局科学、产业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优势独特的现代化城市。精心打造特色小镇。加快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县进程,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理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打造一批具有山地特色的新型绿色小镇。着力建设美丽乡村。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建成一批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生态良好、独具特色的美丽新村,形成乡村发展与城镇建设协调共进新格局。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