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7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保康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509 发布时间:2017-01-08 18:37:57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2月1日在保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冯云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保康发展进程中极...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2月1日在保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冯云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保康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五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本届政府的完美收官和“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五年来,经济发展逆势跨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5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0.6亿元,增长0.9倍;规模工业增加值由14.5亿元增加到46.1亿元,增长2.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95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增长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4亿元增加到48.8亿元,增长1倍。2013至2015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三类县市第五名,稳居全省同类县市第一方阵。
 
——五年来,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谷竹、保宜、麻竹高速建成通车,保康全面进入了高速时代;国省干线全面改造升级,熊绎大道、绕城公路相继建成,城市环线全部贯通,村村实现通水泥路;郑万高铁、保神高速开工建设,交通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现代综合网络转变的历史性突破,封闭落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供水供电、安全饮水、农田水利、通讯信息等设施提档升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大幅增强。
 
——五年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楚城、凤凰新城建设全面铺开,耀源片区、清溪北路旧城改造有序推进,“双城同创”深入扎实开展,连续两届蝉联“全国文明县城”桂冠;两峪、后坪、龙坪等风情旅游小镇建设特色鲜明,以尧治河、格栏坪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生态建设和“绿满保康”行动有声有色,成功创建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襄阳市唯一的省级生态县。
 
——五年来,人民福祉持续增进,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0%,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增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8.5万名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综合考评连续七年夺得全省第一;精准扶贫攻坚战首战告捷,2015年,在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与精准扶贫实绩考核中,保康被评定为A级等次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增效。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构建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以磷化工业和特色农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生态旅游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生态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增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家,保康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矿业经济、磷化工、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2家,2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企业100强;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的主阵地,入园企业达到50家,建成投产30家。“中国有机谷”保康项目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7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有机产业认证面积达到6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家,专业合作社达到667家,家庭农场达到205家,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商贸流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农村电商异军突起,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着力加快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组群发展,城乡规划体系实现全覆盖,保康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创新局面。实施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双轮驱动”,五年拓展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拉大了城市骨架。中央广场、城市天然气、高速旅游车站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品位和形象大幅提升。集镇建设增容提质,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龙坪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马桥入选“全国重点镇”;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大力开展生态创建和“绿满保康”行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建成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4个、生态村22个、绿色示范村34个,保康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加清新。
 
(三)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筑牢跨越进位支撑。紧紧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发展、惠及民生。五年开工建设各类重点项目308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1亿元。强化工业投资的主导作用,新上生产性项目137个,完成投资153亿元。泰山磷石膏、尧治河酒业搬迁、祥云万丰公司20万吨复合肥、荆楚水泥100万吨水泥粉磨站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强化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撑作用,改造升级干线公路361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924公里;完成4条中小河及城区13条山洪沟治理;220千伏翁泉变电站建成投运,实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849个;建设通讯基站810个。强化社会事业项目的保障作用,新建、改扩建校舍11.8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所;迁建县中医院,新建县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四化”乡镇卫生院10家、“五化”村卫生室284个;县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工程竣工,改扩建乡镇文化站11个,新建村文化室147个。这些项目的建设,为今后的发展蓄积了后劲。
 
(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城乡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社保“五险”参保范围稳步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实施社会救助14.7万人次。建设保障性住房4120套,改造农村危房7000户,实现了居者有其屋。金盘洞水厂建成供水,兴建集镇供水工程10处,解决了10.3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城区公交1号、2号线顺利开通,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设施蔬菜5000亩,开办蔬菜平价超市8家。科技创新工作在全省考核进位显著。计划生育工作多年保持省、市先进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被授予“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城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健康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坚持把精准扶贫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出台了“1+N”扶贫政策,统筹推进“六个一批”工程,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健康扶贫、文化小康等重点工作在全市有名次、全省有地位。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全县空气清洁指数、水环境质量在全省位居前列。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政府应急管理不断加强;平安保康、法治保康建设卓有成效,“一感两度两率”全省领先、全市第一,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平安县。审计、统计职能充分发挥。编制、物价、供销、档案、修志、气象、人防、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卫生计生、不动产登记、食品药品监管、公共检验检测等职能有效整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顺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三个一”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县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金融市场主体9家,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8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在全国推广。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效,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大幅增长;龙源风电、武汉三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保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坚持民主议政、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政府运转规范有序、更加高效。自觉落实县委重大决策,主动接受县人大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问题,强化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营造了干净干事、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创业充满艰辛,奋斗铸就辉煌。所有贡献自己力量的人们,所有关心保康改革发展的人们,都有理由为保康发生的巨大变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光荣和自豪。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历届政府励精图治、持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保康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的发展之路,在实践中创造了符合上级要求、符合保康实际的工作特色,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县委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全县干部群众,凝聚各方智慧力量,齐心协力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打破惯性思维,突破传统模式,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走具有保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把万家忧乐放在心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须始终坚持真抓实干,注重打基础、管长远,重锤钉钉子、蚂蚁啃骨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单一,矿业经济处于低谷,农产品加工粗放,生态旅游业刚刚起步,发展方式需要加快转变;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经营效益整体下滑;项目引进难、落地难、推进难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不强,精准扶贫任务异常艰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保康全力以赴推进精准扶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综观全局,保康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黄金机遇期。从宏观形势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国家出台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我们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发展战略看,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深入推进片区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纳入国家 “十三五”规划;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走“生态优先,工农业均衡发展”之路,为我们推进精准扶贫、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带来了重大政策利好。从现实基础看,保康生态环境良好,绿色发展的基础厚实;特色产业体系基本成型,龙源风电、尧治河酒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即将投产达产,九路寨、蜡梅谷也将在明年开放经营,构筑了加快绿色发展的坚实支撑;保康全面进入高速时代、旅游时代,又将迎来高铁时代,为我们在更高平台上谋划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发展形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奋力开创保康全面绿色发展、全面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至上,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战略,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优供给、补短板,惠民生、促和谐,加快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全省生态旅游示范县,打造开放繁荣、精致典雅的绿色保康。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1%,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0%,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同类县市前列,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如期实现,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是未来五年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我们要带着感情和责任,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力量,精准施策,合力攻坚,坚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进一步完善贫困识别和退出机制,抓好建档立卡动态管理,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坚决啃掉易地扶贫搬迁“硬骨头”,坚持搬迁和发展两手抓,同步配套垃圾污水处理、沼气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确保贫困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抓牢产业扶贫“命根子”,坚持产业扶贫“看三代”,着眼市场需求,考虑市场风险,尊重群众意愿,量身定制产业项目。下透政策落地“及时雨”,精准落实教育、医疗、兜底保障、就业创业等政策措施,解决好因学致贫、因病致贫、无力脱贫等问题。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步增长机制,扩大金融信贷投入规模,盘活贫困农户土地资源,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为精准扶贫提供资金保障。激发精神脱贫“原动力”,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信心,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严格落实精准扶贫责任,加强扶贫绩效管理,确保到2018年底,全县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65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
 
(二)全力打造生态旅游试验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进生态旅游与各行业、各领域、各层级深度融合。坚持城旅共建,产城融合,深入挖掘楚文化源头文化内涵,高标准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一圈两区”旅游城市格局。立足资源禀赋,突出风土人情,夯实产业基础,有序推进风情旅游小镇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群落。加快建设马良、马桥山区现代小城市。推进五道峡、尧治河、九路寨、蜡梅谷、温泉小镇等核心景区提档升级,抓好天子湖、高山休闲避暑等旅游项目建设,深入开展A级景区创建,提升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要素,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实施旅游畅通工程,稳步推进风景绿道建设,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推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一体化发展。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景区带动、田园风光、农庄休闲、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形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构建以楚文化源头文化为灵魂,以县城为龙头,以核心景区为依托,以风情小镇为骨架,以美丽乡村为支撑,以高铁、高速和旅游公路为纽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华中乃至全国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深入对接 《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园区建设转型、工业层级提升、企业成长增效。理顺余家湖保康工业园管理体制,全力支持园区转型发展,打造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平台;振兴发展矿业经济,转型发展磷化工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做深做精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深入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支持现有企业开展股权招商,实施嫁接重组、兼并联合,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中国有机谷”保康项目区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打造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业品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探索建立林业投融资机制,创新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把林特产业培植成为骨干产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农村电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积极发展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四)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人居环境共建、公共服务共享、产业发展互动、基础设施互通,构建具有保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高标准建成楚城、凤凰新城,推动旧城有序更新,积极建设商业、商务、文化等产业发展载体,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培育壮大城市产业;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承载能力;大力实施“数字城管”和“网格化”管理,下大气力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完善集镇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农村土地 “三权分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居民向新城新区、风情小镇、新农村和农村社区有序转移。推进郑万高铁、保神高速、干线公路、农村道路、通用机场建设,构建开放、畅通、绿色、城乡一体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实施输变电工程和农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提高城乡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加快“智慧保康”、“宽带乡村”工程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构建覆盖全县、安全可靠的信息网。
 
(五)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建立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从严控制生态红线内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面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发展规模养殖;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动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耕地保护,严控工矿“三废”污染,减少农药化肥污染;深化扬尘等面源污染治理,抓好空气质量监测,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用上清洁的能源。扎实抓好“绿满保康”提升行动,全面开展绿色通道、绿色水系、绿色村庄、绿色城镇、绿色荒山、绿色屏障“六大”绿化工程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努力实现“城在林中、镇在林中、村在林中、房在林中”,保护好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城镇建设短板。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快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借力借势发展。加强与宜昌、神农架等周边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完善招商责任体系、工作机制,聚焦园区招商、产业招商、股权招商、精准招商,更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抢抓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引进外贸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外经外贸稳步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七)协调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提升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业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创新激励政策,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实施积极灵活的就业政策,推动劳动者充分就业,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完善社会保障投入机制,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网络。培育壮大技术创新主体,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做大做强现代职业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推进“健康保康”建设,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保障、监管执法、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加强信访维稳、政府应急和互联网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2017年工作初步安排
 
各位代表!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计划生育、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指标控制在省、市规定范围以内。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聚焦精准扶贫,全面加快脱贫步伐。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和政策落实,严格扶贫工作责任,努力提高精准扶贫成效。一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创新建设模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758户、18738人。科学规划集中安置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体育健身、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二是狠抓产业扶贫。用好用活产业奖补政策,支持贫困户发展蓝莓、核桃、中药材、油用牡丹、蔬菜等增收产业。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全年投放小额信贷1.5亿元。建立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鼓励引导村集体盘活土地、山林、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展以企带村、村企共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狠抓政策落实。统筹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就业创业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政策精准落实。计划落实救助资金1750万元,实施教育扶贫7400人;整合资金2200万元,实施健康扶贫9000人次;发放资金4800万元,实施兜底保障2万人,确保1.55万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24个重点贫困村脱贫出列,精准扶贫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二)坚持旅游兴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坚持市场主体、融合发展,加快景区建设,完善旅游要素,发展配套产业,培育壮大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强核心景区建设。九路寨景区完成索桥项目、白竹片区及纸厂至黄龙洞游线建设,启动悬崖酒店、露营地等项目建设;五道峡景区启动楚河谷、停车场扩建;尧治河景区启动尧治河宾馆、尧帝门游客中心建设;蜡梅谷景区完成一期项目升级改造,全面启动食疗馆、和正堂等后续项目建设;加快温泉小镇嫁接重组,重新启动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完善旅游要素。全面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打破行政区划,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龙坪、歇马风情小镇建设,打造格栏坪、白竹、林川乡村旅游示范点,拓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启动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完成歇百公路、横冲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完善旅游交通导示系统,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支持旅行社发展。三是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紧盯武汉、郑州等主要客源城市,策划开展摄影大赛、媒体采风、帐篷露营等旅游推介活动,加快智慧旅游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网络宣传造势,打响“楚国故里·灵秀保康”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综合收入19.8亿元。四是加速发展配套产业。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对接高速、高铁建设,科学规划,提前布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筹建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县、乡、村电商运营体系。大力引进培育金融市场主体,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实力提升。
 
(三)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工业经济。工业是县域经济的“顶梁柱”。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一是大力实施矿业经济振兴工程。加强运行监测调度,及时跟进服务,帮助企业拓市场、扩销路、增效益。规范矿产资源开采行为,支持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加快马良断缰片区磷矿资源开发,扎实抓好绿色矿山建设,严格磷矿石运销管理,推动矿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大力实施园区转型发展工程。完善余家湖保康工业园基础设施,加快入园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嫁接重组。引进一批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新引进5—10家企业落户园区。加快城区磷化工业园转型发展,支持马桥工业园嫁接重组,推进城关农业园提档升级。三是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建立中小企业成长保障体系,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增强专项资金扶持,切实优化企业成长环境,促进小企业快速成长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利用国家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募股不排队的历史机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优先上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大力实施企业扶危脱困工程。牢固树立与企业一起“御寒过冬”的思想,深化领导包保、秘书服务制,坚持现场办公,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实行困难问题化解清单管理,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盘活一批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
 
(四)突出农民增收,提升发展特色农业。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突出特色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做优现代特色产业。坚持建设与管理结合,规模与质量并重,做精做优特色产业。新发展蓝莓基地2000亩、油用牡丹基地5000亩、中药材基地2万亩,新建改造标准化核桃基地3万亩、有机茶基地3000亩,稳定烟叶面积4万亩。二是做活农业经营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推动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和林产品加工,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家,发展专业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30家。三是做响有机农业品牌。以“中国有机谷”保康项目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新增有机品牌认证10个以上,认证面积1.5万亩。培育和发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四是做强农业基础设施。抓好水毁农田恢复、河堤整治、渠道修复,新建小水库1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1处;大力实施山区农业机械化项目,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生产综合保障能力。
 
(五)全力扩大投资,筑牢绿色发展底盘。把扩大投资作为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第一抓手,千方百计抓招商、建项目,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一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精准招商、招落一体,进一步整合招商力量,以更大力度抓招商。依托工业园区、核心资源、特色产业,围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嫁接重组僵尸企业和存量资产、城镇建设和现代服务业、金融资本市场等领域,精准锁定目标企业,全面提升招商成效。二是合力抓好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包保、服务秘书、集中开工、联合竣工等协调推进机制,坚持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项目管理台帐,突出抓好120个重点项目建设。用好国家专项债券投资,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加大政府项目投资力度,注重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社会投资信心。三是全力争取政策资金。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精准扶贫、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湖北自贸区等重大战略,强化“争、抢、拼”意识,精于谋划,勤于汇报,善于衔接,力争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的“大盘子”,以项目建设的积极成效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六)统筹城乡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完善规划体系,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行“多规合一”,编制完成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官山绿道等专项规划,构建完善的规划体系。严格执行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扩容提质。加快推进楚城、凤凰新城和耀源片区改造项目;完成河西路改造以及城关二桥、清溪河人行景观桥建设,启动紫薇桥至熊绎大道沿河景观续建工程;建成高速路出口、环城路及牌坊湾景观带。加快完善集镇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严格规范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启动“数字化”城管建设;大力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塑造整洁、有序、卫生、文明的旅游城市形象。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深入实施“绿满保康”三年提升行动,完成造林绿化1.1万亩,道路绿化210公里,城镇生态圈封山育林1万亩,新建连片产业基地3000亩,创建省级绿色示范村18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10天以上,沮河、南河水质达到饮用水二类标准。
 
(七)狠抓增收节支,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强化民生财政理念,做大财政“蛋糕”,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强化财源建设。全面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减税降费政策,积极争取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人员安置等扶持政策,用好用活产业基金、财政贴息和担保贷款,充分发挥建投、担保公司融资平台作用,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发展,夯实财政稳定增收基础。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提高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二是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完善税收征管保障机制和非税收入征缴模式,重点税源和零星税源并重,日常征管和重点稽查并重,全面加强综合治税,强化国税、地税合作,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三是强化精细管理。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费随事转”,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强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员定额体系建设,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财力向改善民生、服务发展倾斜。
 
(八)致力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突出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高度关注困难弱势群体,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城市棚户区412户、农村危房1000户。新建通村水泥路120公里;解决3.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272个;逐步消灭农村通讯盲区,扩大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面。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关爱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巩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继续加强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建设,抓好保障基本医疗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馆、图书馆投入使用,加快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抓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法律意识;深化平安保康创建,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加强信访维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政府应急和互联网安全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为保康未来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期盼,我们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致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法治引领,依法履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制度,强化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深化政务公开,用好网络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群众了解政府做什么、怎么做。
 
坚持改革创新,高效履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该放的权下放到位,把该管的事管理好。全面推进“三张清单”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权力集中部门和重点岗位全流程规范管理,让权力运行处处留痕。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好办事、不添堵。
 
坚持落实为要,勤勉履职。围绕县委的决策部署,推行目标管理制,制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推行分工负责制,量化任务到岗、细化责任到人,做到每项工作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推行跟踪督办制,实行重大项目现场办公、重点工作定期督查,以真督实查促进工作落实;推行责任追究制,用是否能干事体现能力,用是否干成事考察业绩,确保工作有成果、见实效。
 
坚持干净干事,廉洁履职。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意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洁建设,加强扶贫资金、国有资产、公共资源管理,强化行政监察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审查,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神圣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建设开放繁荣、精致典雅的绿色保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附:名词注释
 
“五个文明”: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双城同创”:指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中国有机谷”:由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襄阳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特色产业和人文古蕴,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集精品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有机农业富集区。“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四化”乡镇卫生院:指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
 
“五化”村卫生室:指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
 
“1+N”扶贫政策:“1”是指《县委县政府关于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决定》,“N”是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等系列精准扶贫政策。
 
“六个一批”:指产业增收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扶贫阻断一批、就业创业带动一批。
 
“三个一”改革:是市委、市政府推广的襄阳高新区改革经验,即:成立行政审批局,组建市场监管委员会、综合执法委员会,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
 
“新三板”:又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股票交易、发行融资、并购重组等相关服务。
 
“四板”:指区域性股权交易场所。
 
“一感两度两率”:指公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执法满意度,平安建设知晓率、参与率。
 
湖北自贸区:自贸区是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其实质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设武汉、宜昌、襄阳三个片区。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湖北“两圈两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综合开发为主题,以“绿色、民生、经济”三位一体为导向,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生态廊道,实现汉江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位一体”: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大发展理念”: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一圈两区”: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指环中央广场——凤凰新城中心商务圈,以楚城为中心的城南旅游集散功能区,集旅游地产、商贸服务、高端休闲于一体的城北旅游综合服务区。
 
“互联网+”:指利用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数字城管”: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来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的措施。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
 
“五证合一”:指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实现“一照一码”。
 
智慧旅游:指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获取旅游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多规合一”: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有机融合,实现一个地区一本规划,解决现有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等问题。
 
“放、管、服”改革:是国务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行政体制改革。“放”就是简政放权,“管”就是公正监管,“服”就是高效服务。
 
“三张清单”: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
 
“双随机一公开”: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