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6年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31 发布时间:2016-12-29 07:33:05
摘要:2016年11月30日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 赵同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区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在市...
 
二、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大力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八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好未来五年发展,必须全面把握和深刻分析当前七里河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形势。从外部环境分析,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支持甘肃向西开放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七里河作为兰州主城区的三大板块之一,必将成为省市倾力打造的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这不仅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叠加机遇。从内部条件分析,随着全区整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渐趋优化,区位后发优势日益显现。一是高铁经济的拉动优势。随着西客站、宝兰客专、兰新二线、兰渝铁路、城际高铁等相继建成投运,将有大批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注入,为我区带来难得的经济增长机遇。二是扩城增容的空间优势。园区开发建设、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大型物流企业陆续外迁,为城区开发建设、旧城改造、加快培育新型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三是文旅产业的转型优势。石佛沟景区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兰州老街、黄河楼等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建成运营,将为全区产业结构、发展环境、经济增长带来更加深刻的变化。四是楼宇总部的后发优势。兰州中心、兰石豪布斯卡、中天健广场、天泰世纪家园、东立开泰园等项目陆续建成,将有160万平方米的楼宇面积,为我区加快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撑。五是双创项目的平台优势。万华物联网大厦、三维数字产业中心及产业孵化园等项目的建成,以及与中关村赛伯乐集团、实创集团的战略合作,将有力带动我区信息产业孵化发展。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思路、乘势而上,创新举措、强势突破,不断开创七里河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区十一次党代会绘制的宏伟蓝图和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坚持以创新积蓄发展动力、以协调增强发展后劲、以绿色厚植发展优势、以开放拓宽发展空间、以共享凝聚发展合力,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园区提速、城市再造、民生共享、创新驱动”五大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亿元,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0亿元,年均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6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000元和24000元以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使七里河经济更具实力、发展更显活力、城市更有魅力、人民更加幸福。
 
(一)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立足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这个主攻方向,全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群集约发展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强力打造特色农业,切实加强百合及精细特菜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创新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模式,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培育农业龙头电商企业10家。积极发展城郊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大力开发农业和农村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创建特色旅游村15个、星级农家乐200家,在富民多元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培育新型工业,实现城区百兆光纤进家庭、农村4G网络全覆盖。围绕“2.5产业”,借力双创平台,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智能物流、智能家居、3D打印、大数据等产业,加快推动制造模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力争在都市楼宇工业培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全力做大文旅产业,深度挖掘绿色、红色、古色、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石佛沟、大尖山、沈家岭旅游开发,着力打造“一街、一楼、三馆、五园”文化旅游景点,大力发展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特色旅游,努力将石佛沟景区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尖山景区打造成户外登山健身旅游基地,形成南部山区自然景观旅游带和沿西津路文化创意产业带。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旅游收入达到185亿元。着力做强商贸产业,加快金茂广场、天正城市综合体、鸿森商业广场、天畅国际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及招商运营。建成地铁商业街7条、特色商业街5条,打造小西湖、西站、马滩、大滩等特色商圈,形成兰州市商业主中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完善西客站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加快推进西客站南北广场整体开发,全力抓好兰石豪布斯卡、中天健广场等总部大楼建设和招商,力争引进现代金融、高端商务、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策划咨询等为主的总部型企业100家、楼宇型企业500家,把西客站周边8平方公里打造成总部经济聚集区。
 
(二)实施园区提速战略,打造经济增长新洼地。坚持高标准设计建设、高水平谋划运作、高效能管理服务,力争到2020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35%以上。完善优化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区域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系统编制马滩、大滩、彭家坪城市设计,强化规划约束,实现产城融合。制定建筑风貌导则,规范建筑空间、体量、风格和色彩。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实施S224#、B184#等14条道路、管廊、管网、停车场及水电气等基础配套项目,全面建成彭家坪和马滩路网体系,实现园区与主城区道路、管网顺畅连通。加快医院、学校等公用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大型超市、星级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园区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加大与绿地集团、万达集团的深度合作,推进大滩整体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大滩新城。加快恒大帝景、保利理想城、银滩国际中心、甘肃建投铂悦湾等项目建设,建成都市文化休闲公园、恒大翡翠华庭等一批重点项目,增强产业集聚功能,带动园区提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高端商务、高档商业、高新技术、高质金融等产业,瞄准中国500强和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开展理性招商、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投资大、产出高、成长性好的集约型大项目。突出产业建链、产业补链、产业强链,加快兰州老街、东立开泰园、天泰世纪家园等建成项目二次招商,切实提高产业聚集发展水平。
 
(三)实施城市再造战略,营造宜居生活新环境。深入实施“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重点突破行动,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中心城区。全力优化城市景观形象,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和水源地工程富余水资源,整治洪沟、修复湿地、重构生态水系,打造雷坛河、马滩南河道、狸子沟水系景观,完成马滩黄河湿地修复工程,建成沿黄生态湿地走廊。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林业资源,持续推进两山绿化、退耕还林、城市绿化,完成西津路、南山路、铁路沿线及新建道路的绿化美化,着力打造地绿水清的靓丽形象。全力完善城市基础配套,系统编制华林坪、五星坪、晏家坪、龚家湾片区整体开发方案及城市设计,完成区域连片开发,以开发促配套,整体改造提升高坪形象。启动实施老城区基础设施三年提升计划,改造主次干道24条,治理小街巷26条,完成309国道、西黄公路、龚湖公路改造。实施南出口综合交通疏解工程和S260#等新建道路工程,彻底解决小西湖、双洞子、土门墩等城区南北方向路网不畅问题。加快人车分流立体交通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城区雨污分离和污水全收集,根治城区黑臭水体。全力打造特色小城镇,加快石佛沟景区开发建设,推进水磨沟区域整体开发,争取西果园、黄峪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承接城区物流企业、汽车销售出城入园,建成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构建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建立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深化大气、水、土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大力实施“楼体立面改造、违法建设治理、户外广告统一、特色街区打造、区域综合整治”工程,打造干净整洁城市形象。
 
(四)实施民生共享战略,提升社会保障新水平。积极发展“普惠型”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共享型”社会保障,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着力补齐小康短板,进一步巩固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夯实全面小康基础。围绕全面小康7大类34项监测指标,全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安置、就业技能提升、富民产业优化、社会保障兜底”五大工程,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到2018年全面完成小康村建设任务。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大胆改革创新,激发“教”、“学”活力,建设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高标准办学条件、高素质师资队伍、高品质教育质量,集中优势资源培养2-3所在全市有影响力的中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完成区医院搬迁改造,建成酒钢海鸿等4个医养结合养老基地。加快大滩奥体中心等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体服务,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满足群众文体需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保障水平,改造棚户区26000套,建成公租房2000套,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狠抓安全生产、食药监管、信访维稳、民族宗教等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更加注重市场主体培育,更加注重资源要素支撑,全力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深化行政管理、金融投资、公共服务、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万华物联网大厦、三维数字产业中心、三维数字产业孵化园等众创平台作用,深化与业内知名企业合作,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产业孵化链条,建成各类众创空间30个、在孵企业达到1000家,逐步形成沿南滨河路信息产业带,强力带动创新孵化拓展、创业培训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深化,着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大力扶持企业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融资倾斜、资金奖补等措施,鼓励重点科技型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引导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资源共享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