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2016年洋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洋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525 发布时间:2016-03-12 06:53:42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3月2日在洋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洋县人民政府县长 杜家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同已提交大会的《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3月2日在洋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洋县人民政府县长  杜家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同已提交大会的《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县上下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环境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紧紧围绕建设陕南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示范县目标,坚定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循环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把洋县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04倍,年均增长15.3%;财政总收入4.3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其中地方收入达到2.4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35倍,年均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47元,是“十一五”末的1.91倍,年均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53元,是“十一五”末的2.15倍,年均增长16.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1倍,年均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04倍,年均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7∶40∶33优化调整到23∶44∶33。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36亿元,贷款余额60.55亿元。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共实施重点项目273个,投资总额459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1.89倍和4.95倍,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46个。重点实施了现代材料产业园、有机产业园、华阳和梨园景区、城市基础设施、陕南移民搬迁、西成高铁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好项目。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到位资金224.78亿元。
工业经济后劲增强。引进陕西有色集团投资120亿元规划建设现代材料产业园,完成了桑溪7户铁矿企业和盛华冶化公司并购重组,桑溪矿区年产50万吨铁精粉、5万吨钛精粉生产线恢复生产,新上250万吨铁精粉、40万吨钛精粉生产线顺利建设。华大膨润土、手机配件加工、年产3万吨黄酒生产线、银杏黄酮胶囊生产线等一批新项目建成投产。全县规上企业达到37户,工业经济从过去“三酒”独大,转向了有色冶金、有机食品、建材化工、水能利用等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新格局。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8亿元,顺利实现了工业翻番目标。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城东有机产业园区完成投资4.89亿元,园区路网基本建成,秦洋长生酒业、志建药业、双亚粮油、佛缘医药公司等11户企业入园发展。累计认证有机产品13大类72种12.3万亩。“朱鹮牌”稻米及谷物类制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年均播种粮食52万亩、油料16万亩,发展蔬菜17万亩、果园15万亩,生猪饲养量100万头,累计流转土地7.16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3个,其中省市级18个,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0个。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8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8倍。
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华阳景区和朱鹮梨园景区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通过验收。华阳景区新增五百罗汉堂、珍稀植物园、水上漂流、延长度假村等旅游项目,与曲江文旅集团合作托管运营模式正式启动,华阳旅游专线开工建设。朱鹮梨园景区二期工程成效显著。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2015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8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0.6倍。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新建了县城文明路东段、朱鹮大道、武康南北路、青阳路、唐塔北路等城市道路,完成了唐塔路、文明路“白改黑”和部分背街小巷改造。实施了体育场改造、“引傥入城”供水工程、综合农贸市场、城市综合管网、气化洋县工程、城市广场绿地、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标准开发建设了缙颐天下城、庆华阳光、洋州公馆、党滨新区、欣隆盛鑫苑等中高端住宅小区,城西高铁客运站片区、城南朱鹮国际康养生态城、城东梨园大道片区加快开发,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9平方公里, 比“十一五”末增加2.4平方公里。持续开展城市联创工作,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华阳、龙亭、磨子桥等重点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70个、新型社区14个,农村居民进城落户61583人,全县城镇化率达41.3%。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宁静”四大工程,城乡垃圾清除活动成效显著,农作物秸秆进入全面全时段全区域禁烧。完成了10镇71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及一批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成投运。拆除燃煤锅炉25台91蒸吨。绿化造林21.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7%,治理水土流失430平方公里。全面实现了70.16万亩耕地、53.4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总目标。环保“四项指标”逐年下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质量考核连年优良。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双高双普”,实现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和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城东幼儿园、城西小学、职教中心实训大楼建成投用,高考二本上线率连年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运用成效显著,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文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30852套,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展演800余场,群众体育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面推进医药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省级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投用,镇办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长足发展。再次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
民生保障切实加强。累计建成保障房8851套,入住率达83%,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租赁型保障房与商品房共有产权试点工作。建设陕南移民搬迁点79个11608户。完成汉江综合整治堤防主体工程29公里。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32个,实现脱贫7.15万人。新建和改造镇村公路110.2公里,解决了22.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年均新增就业岗位3300个,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农合参合率达99.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建成了1个县级中心敬老院、5个区域性敬老院和2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足额发放,累计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8万人。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三化”建设试点工作,连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坚持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接访、信访包案机制,成功探索并全面推行民情报告制度,开通网上信访及转办系统,开展信访秩序专项整治,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加大公安工作投入,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防汛抗旱、防滑、防火等工作稳妥有序,各类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