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2016年绥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绥德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787 发布时间:2016-03-12 06:47:52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3月10日在绥德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绥德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晓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期间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3月10日在绥德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绥德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晓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期间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绥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特大洪涝灾害、经济严重下行等压力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及县政协民主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县为保障,积极发挥比较优势,较好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87亿元,比2010年的33.05亿元增长了1.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7亿元,比2010年的29.96亿元增长了1.73倍;财政总收入达到2.7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955万元,比2010年的4018万元增长了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40元,比2010年的4564元增长了1.8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4664元,比2010年的16617元增长了1.5倍。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2012年度、2014年度均被市目标责任考核为优秀,2013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抢抓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年”机遇,强化财政资金整合,健全“以奖代补”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多元投入,凝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0个,其中:省部级4个、市级5个、县级31个,形成以省部级园区为支撑,市、县级园区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加强生态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十二五”期间,累计退耕还林31万亩,新建基本农田5.8万亩,完成一大批省级小水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水保生态治理799.4平方公里,新修农村公路450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着力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大力实施玉米和洋芋等“八个万亩”高产创建,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和山地苹果取得新突破,山地苹果荣获第八届全省国际果博会金奖,初步形成具有绥德特色的农业品牌—山地苹果、核桃、芝麻蜜、食用菌、苗木培育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粮食生产实现“五连丰”。
(三)文化旅游持续壮大。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完成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和红色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党氏庄园实现全县国家级“文保”零突破。积极落实省级文化旅游街区和红色旅游项目,完成革命历史纪念馆、郝家桥革命纪念馆、旧地委恢复、石魂广场、展览馆、汉画像石馆、游泳馆、巽地楼、剧院改造、郭家沟影视拍摄基地和北门坡文化旅游一条街等文化项目建设,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编大型音舞诗画《我的三十里铺》在省艺术节成功演出,《名州之春》春节文艺晚会得到社会各界好评,积极参加全国西部“非遗”展演和各类文化演出,荣获全省陕北民歌“文华奖”和全国文联“山花奖”,成为文化部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仅2015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达7.04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2%,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四)城镇建管成效显著。完成“撤县设市”省、市级申报。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省级评审申报,义合、田庄等4个乡镇总体规划和县城燃气规划通过市级评审,建成区详规覆盖率达到96%。青银铁路、青银高速和榆绥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县域高速交通路网布局初步形成,我县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完成火车站广场、供排水、污水管网升级、垃圾填埋场二期、生态绿化、千狮桥拓宽改造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全面加快“一城五创”,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和园林城市。实施县乡村三级环卫一体化,完成国道沿线环境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组建城市管理局,推广城市精细化和公共场所市场化管理模式,严格城市规划执法管理。坚决落实新《环保法》,强化水源保护,深化垃圾污水、大气污染和环境安全专项治理,改造燃煤锅炉956台,新增天然气用户21292户,城市二级以上天数年均达到310天,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县”,荣获2015年国家41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全省第一名。
(五)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紧紧抓住国家扶贫规划、榆林市振兴南部等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策划和争取项目,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有效破解投资和阻工问题,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有12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投资约90多亿元,涵盖文化、教育、交通、卫生、园区、农业农村等各个领域,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实施了总投资6亿多的307南、北过境线,建成裴家峁无定河大桥,有效拉大城市框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完成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榆林一院和县医院扩建项目,使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重点项目建设和“振南”工作均居全市前列。同时,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坚持把非公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主要增长点,连续两年出台工业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奖励、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的“促转型、稳增长”措施,形成各类市场主体8千户,其中,“五上”企业达44家,为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大潜能。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民生优先”原则,严格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二五”以来,累计招聘各类人才986名,完成各类培训4.5万人次,有效破解就业压力,连续五年荣获全市“劳务输出示范县”。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26.85万人;实现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积极实行低保动态管理,核减城乡低保人员11178人;创新城区助老、邻里互助养老和“互联网+”城区老年服务新模式,完成城区中心敬老院三星级创建,建成老年餐桌10个。坚持将地方财政收入1/3用于教育,严格落实15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进“双高双普”创建,实现乡镇标准化幼儿园全覆盖,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茅。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乡镇卫生院“先住院、后结算”全覆盖,严格落实药品“零差价”销售,率先启动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实现新农合支付改革和慢性病直通车报付,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500元,参合率达99.1%。着力提升人口计生服务水平,成为省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全面启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确定“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目标,圆满完成5.08万人脱贫任务,荣获“全省移民搬迁和千企千村扶助先进县”称号。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