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内蒙古)2016年化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化德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936 发布时间:2016-02-28 12:56:11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在化德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政府县长 崔雨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化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在化德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政府县长    崔雨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化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8337”发展思路为指导,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三个一”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六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成效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十二五”完美收官。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5倍,年均增长3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3.4%。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010元和7500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8倍和2.5倍,年均分别增长12.4%和20.5%。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以转型促升级,“三个一”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2.1%。服装产业,服装创业园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创建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国家级毛绒质量检测中心,加快产品的质量标准、环保、安全体系认证;促进银企有效对接,开展“助保贷”、“羊(驼)绒通宝”等融资业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内工大纺织学院等合作,支持企业产品研发创新,培育自治区著名商标1件,名牌产品2件,有效提升了服装产业发展水平。2015年服装创业园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十二五”期间,服装年产量稳定在2500万件以上,从业人员稳定在25000人左右。合金产业,推进合金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扩规技改项目,开展节能降耗,淘汰12500千伏安及以下的矿热炉9台。引进五矿(湖铁)公司采取租赁等形式,整合30000千伏安矿热炉6台,进一步打造全市硅锰合金系列产品重要生产加工基地。推动合金企业纳入电力多边交易,深入实施电价补贴、金融信贷等政策,保运行成效明显,全县投产运行矿热炉30台,合金产能达到100万吨。累计投资6.18亿元,实施“四大园区”建设。完成工业园区“四纵四横”路网工程,建设完善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兴广220千伏变电站扩容改造工程,新开工建设220千伏变电站,全面保障园区用电需求。建成库容80万立方米的塘坝和5万吨蓄水池,实施园区供水管网配套工程,有效解决工业生产用水与居民争水矛盾。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物流业,大力实施物流园建设,编制了《化德县现代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建设园区路3条7.3公里,引进2家物流企业。新能源开发,全县风电装机容量70万千瓦,年可发电量1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9亿元。汇德、三峡2家风电企业进项税抵扣期届满,累计上缴税金3418万元。矿产品加工,加快推进华晨矿业采选加一体化和废渣处理及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程,年开采能力达10万立方米,建成石材生产线1条,加工各类板材100万平方米。
(二)以特色促优化,农村经济取得新突破。特色农牧业稳步推进。建成千亩以上马铃薯连片种植示范区3处,优质马铃薯种植稳定在30万亩以上,冷凉蔬菜种植达到5.5万亩,订单糖菜种植达到5万亩,生猪和肉羊年出栏分别达到6万口和60万只。设施农牧业发展迅速。累计建设马铃薯网室960亩,温室400亩,塑料大棚409亩;巩固、提升三和良种母猪繁育基地、三圆林下特禽养殖场、蒙新牧业等规模养殖场64处。绿色农牧业取得新突破。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化德大白菜”2015年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种子农牧业得到加强。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建成肉羊良种繁育基地2处,羊人工授精站73处,牛冷配站68处,畜种良繁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大力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5家,各类合作社395家。恒利等3家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双赢。为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建成2所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加快农村土地、草牧场、宅基地确权,鼓励支持农村土地向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中流转,累计流转20万亩。积极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
生态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48.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项目27万亩、通道绿化282公里;县级义务植树基地5.2万亩,乡镇义务植树基地0.8万亩,种苗基地0.2万亩,村屯绿化0.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20.34%提高到24.52%。完成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七号河、特布河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新打、改造机电井238眼,发展改造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解决了4.0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4万亩。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项目。完成土地复垦456公顷,土地整理687公顷。建设改造35千伏变电站3座,实现农村供电全覆盖。完成通村沥青(水泥)路43条443公里,通畅率达到93%。
(三)以统筹促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8.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城镇化率由47.2%提高到58%。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坚持“三规合一”,修编了《化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长顺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化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6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35个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了12个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城镇形态和品位显著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建设廉租房2700套,公租房86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45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070户。城区发展框架延伸拓展。紧紧抓住化康公路升级改造历史机遇,积极争取新建北绕城快速道路(长宁大街)6.8公里和刀拉胡洞互通立交桥,既消除了S105交通安全黑点,又拉大了城镇框架,城区面积扩展8.2平方公里,县城总控面积达到34.3平方公里,为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完成市政道路63公里,形成“八纵九横”路网框架,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1.6平米;建成第三水源地,城镇日供水能力8000立方,是“十一五”末的1.38倍,彻底解决城镇居民吃水难的问题;城区绿化面积6327亩,绿化覆盖率由22.8%提高到37.4%。城区常住人口达到6.6万人,是“十一五”末的1.6倍;城镇供热面积190万平米,是“十一五”末的2.4倍,集中供热率达80%;铺设天然气管网18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5倍,集中供气率达到57%;铺设排水管网60.2公里,是“十一五”末的2.5倍,污水处理率达91.1%;垃圾处理率达96.7%,是“十一五”末的1.2倍;累计新建维修公厕32座,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增强,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建成人民体育场、西山森林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建德盛广场,满足了广大居民健身、休闲、娱乐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城镇管理,强化综合治理,镇容镇貌明显改观。
(四)以惠民促和谐,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财政用于民生及社会领域支出15.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3倍,占财政总支出的83.7%。
脱贫攻坚工程有序推进。以实施城乡一体化“三三制”扶贫攻坚战略为统领,扎实开展“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金融扶贫和生态移民扶贫,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9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实现33396人稳定脱贫。特别是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建设互助幸福院49处5100户,解决了7100多老年人入住问题。幸福院“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社区服务、互助养老”的模式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福利政策”,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自治区,市委、政府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促成了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国家中西部农村危房改造两个全国性现场会成功举办。2015年按照精准脱贫的要求,对全县贫困人口信息开展调查摸底“回头看”,对不符合条件的五类人员进行清退,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1999人,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2014、2015年,我们把“十个全覆盖”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城乡统筹发展工程和强基固本工程来实施,坚持紧盯不放、紧抓不松、紧推不停。全县总投资6.7亿元,完成危房改造8248户,街巷硬化313公里,解决15200人的安全饮水等“十个全覆盖”任务。工程惠及79%的行政村、61%的自然村,受益人口达到80%。促进了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的治理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25100多人,转移人口社会形态和市民化进程取得积极成效。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0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五险参保人数达到62681人,为全县11919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养老金达1642元,是“十一五”末的1.35倍。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住院最高报销限额达到20万元和25万元。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救助机制,扩大病种补偿范围,将所有恶性肿瘤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报销范围。对政策范围内报销剩余部分实行二次报销,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个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暖心煤”补贴资金及时到位,累计发放4200万元,为921名普通高校城乡低保家庭新生发放资助金3118万元,消除零就业家庭310户。建立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为3090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357万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不断提标,人均分别达到每月457元和每年3038元,分别提高10%和13%。开展享受城乡低保人员待遇清查专项整治,加强动态管理,切实提高社会救助的公信力;现金直补标准达到年人均2000元,五保对象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8000元和3850元。同时,抗灾救灾、残疾人、孤儿、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以改革促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财政累计用于教育支出8.6亿元。教育“三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学校布局,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构建了以公办为主,私建公助、公建民营多种形式补充的学前教育办学体系,得到了市委、政府肯定。育苗幼儿园被评为区级示范性幼儿园,职业教育走到了全市前列,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大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医院综合大楼改扩建工程建成使用,中蒙医院门诊大楼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工建设,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所,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76个,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合理。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完成县医院院长招聘工作。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完成卫生计生综合体制改革。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为食药局解决了39名工作人员和编制,聘请101名村级协管员,实现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科技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明显,服装创业园智慧园区建设项目启动,建立了聚点环保餐具生产力促进中心,创建了县科技馆,科普事业发展迅速。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平安化德”创建扎实推进。人武、人防、消防、统计、气象、粮食、供销、档案、红十字、妇女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六)以深化改革促发展,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开展经济生态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事项177项,形成改革成果136条。修订完善《化德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等制度,聘请了专业法律顾问,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实行部门职能整合,政府组成部门由原来32个,保留重组23个。理顺了食药、工商、质监管理体制。稳步推进“营改增”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注册资本制度、前置审批制度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培育各类市场主体5080户,是“十一五”末的3.8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上级下放行政权力458项,对全县52个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集中梳理,梳理出行政权力10类、3271项,全部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实现了“三个百分百”,乡镇全部建成综合便民服务大厅,82%的自然村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进一步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严格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的执行,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规范预算审批程序,全面公开政府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结率均为10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行“一岗双责”和“责任倒查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和责任追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审计、财政监管,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