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余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余庆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731 发布时间:2016-02-25 11:29:06
摘要:2016年1月 6日在余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谭 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很不平坦、很不...
——2016年1月 6日在余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谭  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很不平坦、很不平淡的历程。面对经济发展受外部冲击最大、困难最多、挑战最严的现实,我们保持定力、顶住压力、齐心协力、精准发力,紧紧围绕“建设大交通、构建大旅游、实现大发展”的总体部署,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
  预计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4.22亿元,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年均增速14.5%。财政总收入从2.8亿元增加到8亿元,年均增长23.4 %。工业增加值12.04亿元,工业化水平达到18.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比“十一五”净增21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51亿元,年均增长79.6%,是“十一五”期末的18.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年均增长16.7%。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9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31元,分别年均增长11%、10.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3.5亿元和57.8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5倍和2.9倍。增比进位综合测评连年递增,名列全省非经济强县第五名。
  ——过去五年,是我县突破瓶颈制约、基础设施改善最大的五年
  水利建设空前加快,魁龙水库即将下闸蓄水,实施了26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湄凤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对构皮滩电站库周、余庆河、敖溪河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解决全县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路网、电网、通信网“三网”建设突飞猛进,依托信息基础设施三年大会战,基本实现了城乡网络全覆盖。建成110kV凤敖线、湄余黄线输电工程,成功连通遵义电网。余凯、江安、道安高速相继通车,构皮滩电站通航船闸工程顺利推进,构皮滩电站翻坝运输重大水上交通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实施了G354主干道路改造工程,建成330公里通村油(砼)路,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12亿元,是“十一五”的10.6倍,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构建。
  ——过去五年,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最快的五年
  围绕农业园区化、园区景观化,建成“都市第三地”、大乌江苦丁茶园区2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及土地整治11.4万亩,新建机耕道600公里,粮油、烤烟、畜牧、果蔬、茶叶等产业不断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7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发展日渐壮大,余庆经济开发区活力彰显,形成“一区三园”格局,龙溪烟花爆竹文化产业园获“中国西部烟花爆竹产业基地”称号,遵义仕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建成余庆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达25家。完成石材产业园、食品科技园、现代物流园规划。工业企业快速增长,规模工业企业数较“十一五”期末翻了3番。全面落实“3个15万元”政策,创新发展小微企业680户。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星级酒店4家,成功打造“余庆坊·红渡”等一批旅居农家乡村旅游示范点。“十二五”累计接待游客6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一五”期末的29.6:29.5:40.9调整为24.4:32.4:43.2,由“三一二”转变为“三二一”,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5.2个百分点。
  ——过去五年,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人居环境变化最大的五年
  坚持县城为龙头,致力做优县城、做特城镇、做美乡村,形成县、镇、村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了县城总规修编,实施了外环路、新区路网、玉笏大道建设,拓展了西部新区、东部产业园建设,启动了粮食局片区、国土局片区等一批旧城改造和县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县城建成面积近15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倍。实施了县城亮化、环境绿化、雨污分流、天网工程等市政工程,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宜居宜游特色进一步凸显。持续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同步推进城乡污水收集、垃圾无害化处理,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特色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敖溪、龙溪跻进全省100个特色示范小城镇,松烟、构皮滩进入市级特色示范镇,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均提前达到集镇2万人口的目标。各乡镇建设日新月异,累计新增集镇面积7.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3.98%,比“十一五”期末提高9个百分点。成功编制“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标准,建成松烟白沙水乡、敖溪土司园、关兴中坝、白泥和景湾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4%,比“十一五”期末提高26.9个百分点。开通县城公交车,在全市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公交系统,投放乡村区域农客70辆。启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8%,人均占有绿化率稳居全省前列,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协调发展、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全面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大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小腮镇、大乌江镇成功减贫摘帽。精准扶贫、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等工作有序开展,贫困人口较“十一五”期末减少2.9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1个百分点。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4130套,改造农村危房7805户,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919户3771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完成白泥中学、敖溪中学高中部合并,松烟小学、敖溪小学、小腮小学整体搬迁,新建他山中学、天湖小学,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89%、95.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30%,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率先在全省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基本均衡县”认定,余庆中等职业学校晋升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累计投入教育发展经费7.23亿元,较“十一五”增长4倍。大力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卫计事业快速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位居全省前列,卫计整合顺利完成,成功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县医院、县中医院晋级“二甲”医院,食品药品安全、卫生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以村为主的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5‰以内。民政、社保、就业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建成县精神病康复中心,实现乡镇养老机构全覆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4%。2015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41万人,同比增长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9%。余庆健儿在国际国内大赛上屡创佳绩。余庆展览馆、余庆体育馆、松烟体育馆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全覆盖。安全维稳总体向好,探索创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三不出”余庆经验,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殊荣,群众安全感连续9年稳居全省前列。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防、民兵预备役工作有效推进,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邮政、通讯、民宗、外事、侨务、档案、气象等事业有新进展,民主党派、工商联、工青妇、红十字、文联、老促会、老龄、残疾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过去五年,是我县强化政府建设、深化改革活力最足的五年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推进法治型、服务型、发展型、创新型、廉洁型政府建设。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撤销白泥镇和小腮镇建制,新建白泥镇、子营街道办事处。开展不动产改革登记试点、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敖溪行政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工作。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便民服务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299项,减少县级行政性收费项目60余项,暂停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及年审制度。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营改增”,贵州银行落户余庆,融资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地方债务清理。深入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与省水投水务公司的股份合作。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累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424件、政协提案268件。“六五”普法全面完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依法治县工作扎实推进,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群策群力,克难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三十万余庆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广大干部职工,向驻余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驻余单位,向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及关心支持余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必须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牢守底线,推动创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推动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务实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推动和谐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少、欠开发、欠开放、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变;加快发展,既要“赶”,又要“转”的基本任务没有变。对此,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余庆经济社会承前启后、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的重要加速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既有严峻考验,更逢发展机遇。未来五年,经济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资源要素加速流动,长江经济带、大扶贫、大数据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加快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特别是余凯、江安、道安高速建成通车,构皮滩电站翻坝运输船闸通航,黄平机场通航,加上正在争取规划建设的贵阳至郑州高铁、涪陵至柳州过境铁路和余遵高速,逐步形成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必将成为发展的强劲引擎,必将迎来发展的“高速时代”。为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放眼全局、统筹谋划、培植优势、奋力赶超,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贵州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弯道取直、培植优势、后发赶超为主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守牢底线、走好新路、率先小康为主线,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推进“四化”进程,切实推动经济提速升级、城乡统筹联动、生态绿色环保、社会和谐发展。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800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规模工业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亿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0元,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0元,年均增长13%;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森林覆盖率达到62%;二、三产业比重达83.8%,工业化率达23.8%,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60%以上。实现GDP、财政收入等十项指标翻番。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致力做实脱贫攻坚,在共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施“66331”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坚持“六个到村到户”、“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对“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实施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全面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确保2016年全面完成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和20个贫困村出列,到2020年完成保障性住房80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36户、易地扶贫搬迁11776人、农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二、致力做强特色产业,在加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思路,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提升“三大计划”,大力发展以大交通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产业、大旅游为目标的全景域旅游产业、大健康为突破的健康养生产业、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商务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抓手的花卉苗木产业、工业园区为平台的烟花爆竹产业、石材开发为特色的新型建材产业,努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特色鲜明、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千方百计做强工业,突出“一区三园”集聚作用,到2020年,建成“中国西部烟花爆竹之乡、贵州十大重点石材产业园”,建成100亿级绿智园区,培育烟花爆竹知名商标5个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家以上,力争10家企业上市。千方百计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坚持“精管、提质、增效”,大力抓好茶产业“六化”建设,重振余庆“小叶苦丁”品牌,按照“稳粮烟、强茶林、优果蔬、提渔畜”思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五突破五提升”,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发展省级农业示范园区8个、市级农业示范园区12个,打造一批县(乡)级园区,实现村村有园区。建设省级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西南花卉苗木产销基地,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为主体的农业第二产业,以农业观光、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农村第三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及经营体系。千方百计做旺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老要素,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加快构建“快进慢游”体系;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新要素,重点发展以飞龙湖为核心的景区旅游、以“旅居农家”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创建全国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县、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加快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不断提升对外美誉度。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收入41亿元。以交通的“天亮”,唤醒“沉睡”的资源,加大地热开发利用,推进大乌江港口物流园、白泥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引进2家以上物流龙头企业,全力构建方便、快捷的物流体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