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6年利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利川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5691 发布时间:2016-02-22 17:41:29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8日在利川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 长 张 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8日在利川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 长 张 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提振精神,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崭新时期。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争先晋位,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54.5亿元增长到100.3亿元,年均增长9.6%;财政总收入由8.85亿元增长到16亿元,年均增长1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4.03亿元增长到9.74亿元,年均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亿元增长到39.8亿元,年均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由39.5亿元增长到103.5亿元,年均增长2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070元增长到223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95元增长到7871元,年均分别增长12.9%、14.8%。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再迈新步伐。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以五大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9:27.3:41.8。产业建设全面提速。各类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46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齐岳山6个风电场和杨东河、毛滩河等6个水电站建成投产,新增装机40万千瓦。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腾龙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谋道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累计接待游客31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万户,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创建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我市3家企业在武汉和上海股权托管中心挂牌。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新增地理标志产品4个、湖北省著名商标3件、恩施州知名商标7件,“利川红”等公共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产业平台不断拓展。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推进,入园企业达到63家,2015年实现产值27.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1.2亿元。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再创新业绩。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完成12个乡镇总体规划修改和乡镇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编制村庄规划315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实施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0个,长达15.7公里的城市主轴线南环大道及延伸工程全线贯通,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39.7%,中等规模城市骨架基本拉开。完成老城改造项目24个;完成腾龙一桥二桥、黄石大桥、基斯顿大桥、西门大桥改扩建等一批城市交通重点项目;城市供水、供气、农贸城、客货运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建成滨江路5.8公里、景观工程21万平方米,完成了官山森林公园等市民休闲场所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洁畅安宁”、“六城同创”【1】工作深入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强力整治“三违”【2】,累计依法强拆“三违”建筑1548处13.2万平方米,有序疏导1297户,城乡建管秩序逐步规范。交通条件全面改善。渝利铁路、利万高速公路利川至南坪段建成通车;完成国省道大中修225公里;利彭公路改扩建全面完工;完成通畅工程2253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3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8.4%;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三通”【3】目标。乡镇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实施乡镇集镇基础设施“以奖代补”项目58个,汪营镇、谋道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忠路镇、柏杨坝镇等乡镇集镇进一步拓展,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苏马荡建设逐步规范,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新建、改造10KV配电线路489公里、低压线路756公里;实施基本农田整治16.8万亩、改造低丘岗地3.2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完成清洁能源入户2.1万户;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0座,解决了30.1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万户、特色民居改造1.27万户;乡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5.3%。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再添新活力。全面落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美丽利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环保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新铺设城区污水收集管网27公里,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二期工程、凉雾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8个乡镇污水处理、7个乡镇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实行重点河流河道“河长制”【4】管理,加强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清江源湿地公园、清江支流转转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成立了齐岳山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齐岳山生态治理与修复工作有序推进;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绿满荆楚”行动,累计退耕还林还草1.95万亩、植树造林19.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33%;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0平方公里;依法关停非煤矿山30家。生态文明创建成效显著。我市被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毛坝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团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1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1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绿色示范乡村”。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改革开放,跨越发展再增新动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权责体系进一步理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林权制度、农电体制等改革顺利完成,成功创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国家级示范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城区公交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共签招商引资项目合同116个,实际到位资金122亿元,九州通、浪潮集团、碧桂园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入驻利川。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成效显著。与俄罗斯加特契纳市结为友好城市,成功举办2次交流活动;金利茶叶业务拓展到摩洛哥,初步打开了北非市场;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外贸出口达到8400万美元,年均增长59.2%。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改善民生,和谐发展再谱新篇章。扶贫攻坚深入推进。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6.86万户21.6万人,实施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111个、老区村整村推进30个,完成扶贫搬迁3400户1.36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其中2014年至2015年共减贫6.9万人;西南片区连片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创新试点。民生保障全面加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4亿元、扶持创业2079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续保缴费率均达到100%;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全面实施;大病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救助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支出各种社会保障资金7.64亿元,惠及17.3万人次。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完善,累计实施公积金贷款5.9亿元;新建商品房23012套27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9305套70万平方米,安置房3463套34万平方米,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总投入达到37亿元;教育新区建设快速推进,思源实验学校、清江外国语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改薄”【5】工程启动实施,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校舍29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市人民医院住院楼、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和14个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楼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快速推进,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65个;大型综合民营医院东方和谐医院建成,即将投入运营;全国(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市民族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甲”中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城镇医保参保率达到100%。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利川精神”【6】,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上下“热爱利川、发展利川、维护利川”的氛围日益浓厚;在我市取景拍摄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在全国公映,利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圆满承办州七运会,成功举办市二运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社会大局安定和谐。民族宗教事业不断进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通过验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成功创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农村基层治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7】全面推进,建成“农民办事不出村”平台219个。狠刹违规整酒等不正之风,社会风气进一步净化。“平安利川”建设深入推进,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安定和谐。积极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审计、统计、人事编制、外事侨务、移民、气象、消防、档案、史志、保密、质监、物价、邮政、机关事务管理、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老干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自身建设,干事创业再聚新能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州委实施细则和市委“十条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8】专题教育活动,认真整改落实巡视反馈意见,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全面推进政务、财务、村务公开,广泛开展行风评议、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活动,政府施政更加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见面率、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始终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研究和合法性审查制度,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9】,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015年目标的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风雨历程,谱写了利川发展史上的华丽篇章;五年的辉煌成就,标志着利川发展步入新的起点、跨入新的阶段。五年来的成就,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勇拼搏、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基础、管长远”成效积累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利川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团结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抓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把“三维纲要”【10】、“三州战略”与利川实际紧密结合,保持发展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始终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坚持责任担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赢得群众信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和争先晋位的良好氛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质量不高,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二是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城乡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发展、保民生压力较大;四是脱贫攻坚时间紧迫,如期脱贫任务艰巨;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七届市委第62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的《利川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我们编制了《利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并提请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5631”总体思路,即:实施五市战略(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依法治市、富民强市),建设六大产业链(绿色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物流、大健康),构筑三个支撑(全省平安法治建设示范市、全省从严治党示范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现一个目标(建成州域经济重要支撑和副中心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创造新业绩,加快建设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武陵明珠,锦绣利川”。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2.7:33.3:44.0;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62.2%,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5%;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2%;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民主法治更加健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