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开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开阳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566 发布时间:2016-02-15 11:08:34
摘要: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 文 件 之 三 在开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开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仕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
 
 文 件 之 三
 
  
 
  在开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开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仕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开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守“两条底线”﹝1﹞,坚持主基调主战略﹝2﹞,全面打响“三大升级战”﹝3﹞,大力推进“四大转型”﹝4﹞,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与贵阳市同步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
 
  这五年,是经济总量翻番、质量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的五年。我们牢牢把握开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稳增长、调结构、兴产业,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八个翻番”。与“十一五”末相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7150元增加到51486元,年均增长17.56%,增长2倍;工业总产值从84.6亿元增加到253亿元,年均增长23.4%,增长2倍;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比“十一五”增加1116.36亿元,增长16.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6.5亿元增加到35.96亿元,年均增长16.17%,增长1.18倍;旅游总收入从20.01亿元增加到58.83亿元,年均增长24.06%,增长1.87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5.01亿元增加到11.69亿元,年均增长18.46%,增长1.33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5393元提高到11658元,年均增长16.49%,增长1.16倍;各项存款余额从47.57亿元提高到115.73亿元,年均增长19.46%,增长1.43倍。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活力迸发。私营企业从944户增至300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从121户增至523户,个体工商户从5800户增至15641户;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从28家增至62家;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94.3亿元,年均增长22%,占GDP比重从48.7%提升到50.37%。城市竞争力持续增强,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高。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5﹞,“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县”、“贵州省文明县”、“贵州省双拥模范县”等10余项省级荣誉称号﹝6﹞。成功承办全市旅发大会、布鲁塞尔烈酒节之中华情•硒乡开阳等重大活动,连续举办贵阳避暑季系列活动和旅游文化大型活动,发展内涵进一步丰富,人气不断聚集,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
 
  这五年,是平台优势彰显、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五年。我们坚持“快转高”并举,建好发展平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三次产业快速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从19.5:50.7:29.8调整为13.39:55.69:30.92。都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7个﹝7﹞,“粮、油、茶、蔬、果、猪、烟、蛋”等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建成农旅一体化项目10个﹝8﹞,成功将十里画廊农旅一体(扶贫)示范园区建成全省引领型重点园区,2个农业产业园﹝9﹞打造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园区实现综合产值55.98亿元。全县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达95%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21%,“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代农业增加值提高到35%。新型工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贵阳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贵州开阳台湾产业园、经开区﹝10﹞核心区、磷煤化工产业园,园区总产值达285.6亿元;建成投产开阳化工50万吨合成氨、安达公司5000吨磷酸铁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并加快推进开磷集团60万吨多功能磷复肥、鑫天合利用黄磷尾气制7万吨草酸等一批精细磷煤化工项目;成功引入并开工建设中国西部中药材产业链项目、普林鑫泰塑木研发生产等项目;磷资源就地加工转化率从56.8%提高到81.6%,磷化工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从87.9%下降到67%。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南江国际生态旅游综合体,白马峪获4A级景区称号,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成功跻身全省10强旅游县。实施农村电商“一十百千”﹝11﹞工程,建成县级运营中心和15个乡镇服务站。引入华创证券、邮政储蓄银行、富民村镇银行,安达公司在“新三板”﹝12﹞、硒味园公司在“四板市场”﹝13﹞成功挂牌。
 
  这五年,是空间迅速拓展、城乡再换新颜、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城建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倍,县城建成区从9.18平方公里扩展到13.86平方公里,产城互动、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城乡布局不断优化。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科技大道、贵开大道等产城景道路,提升改造开州大道、磷都大道、西绕线、红军路等城区骨干道路;实施9个县城棚户区改造﹝14﹞、县城道路“白改黑”和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成历史文化公园、启钤广场、环湖一期绿道;启动开州古城打造,完成南街、六块碑等老旧街巷环境整治,恢复东门老井,传承开阳历史文化,留住最美乡愁;高标准建成3.5公里环湖新区市政道路、贵开城际铁路站前广场等一批重要设施,开发房地产项目14个,县城形象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小城镇建设特色明显。重点实施龙岗镇省级示范小城镇、南江乡市级示范小城镇、城关镇和楠木渡镇县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南江乡成功升级为省级示范小城镇,楠木渡镇升级为市级示范小城镇;完成花梨、南龙、毛云集镇棚户区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和改造城镇路网134.9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增至19.75平方公里。村寨面貌焕然一新。整合项目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21个,成功将南江乡龙广村打造成“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基地”、长官司等7个示范点﹝15﹞建成贵阳市美丽乡村度假区,形成“十里画廊”美丽乡村示范带,并荣获贵州十佳农业旅游景区称号。全面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16﹞,建成小康寨23个、小康路1968.2公里、小康房770户,小康电新(扩)建变电站2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大力开展“三创一办”、“两创建一提升”﹝17﹞,实施网格化管理,完成县城“场天”市场搬迁,推进环卫保洁“扫、收、转、运、处”一体化,开展打击违法建筑“一把手”工程,新增停车位8000余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被列入“贵州省环卫保洁试点城市”。
 
  这五年,是交通瓶颈打破、水利重点突破、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飞跃提升的五年。我们以国发2号文件、全省高速公路“三年会战”﹝18﹞和水运建设“三年会战”﹝19﹞为契机,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成果丰硕。交通建设累计投入79亿元,是“十一五”的4倍。久永货运铁路、贵开城际快铁、贵瓮高速建成通车,开阳港码头全面建成,贵遵复线、开息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4311”大交通网络﹝20﹞基本形成。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806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全县通车里程达2733公里;开通县城内公交车,新建乡村客运站8个、招呼站100个,客运通车率达100%。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水利建设累计投入91.9亿元,是“十一五”的9倍。建成云湾、老堡河、鹿角坝和白安河4座水库,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项目,全面实施清龙河、毛坪河等9条﹝21﹞河道治理和293.41平方公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三岔河、那卡河、毛竹林、马落桥等一批重点水库,有效解决10.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户以上集中居住村寨安全饮水率达100%。信息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县城区和集镇实现4G、3G网络全覆盖,建成县乡电子政务外网、“12316”﹝22﹞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信息化平台;新建7个乡镇邮政所,率先在全省实现乡乡通邮政;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全部建成,率先在全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这五年,是生态建设有效、环境保护有力、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的五年。我们重点围绕治山、治水、治气,全力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加减法。林业绿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施中德合作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25.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3%。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突出。大力整治县域17条主要河流环境,清龙河、洋水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完成蓊荫水库饮用水源综合整治,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水体功能区达标率均达100%;全面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强力开展扬尘、加油站油气回收、秸秆禁烧、饮食业油烟等专项治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9.38%。节能减排取得新突破。全面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重点磷化工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100%,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率达4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930万吨,拆除7家企业11条落后产能生产线﹝23﹞,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公交车辆70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从1.91吨标煤下降到1.51吨标煤;建成县城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7个,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5%;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楠木渡镇、龙岗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3.9%;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目标值内。土地综合利用稳步推进。实施土地开发项目11个、土地整理项目18个,获批建设用地1023.8公顷,供应建设用地613.5公顷,批准农村个人建房4315户,出让土地82宗,土地资源得到节约集约利用。
 
  这五年,是改革全面落实、开放步伐加快、创新活力蓄集迸发的五年。我们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开放倒逼改革。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由181项核减为119项,乡级财政预算全部纳入县级预算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先照后证登记、“三证合一”﹝24﹞等制度,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完成黔能天和等5户企业﹝25﹞国有股权转让。成功组建和整合五大投融资平台公司,并顺利进行政企分离。完成农村水务体制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举措。开放水平大幅提高。成功与北京一轻集团、北京理工大学、海淀区信息产业协会、朝阳区工商联等建立合作关系,开阳旅游、富硒农产品走进北京。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项目169个,到位资金453.93亿元。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支持县内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和科技创新,引进博士、硕士、科研人员77人,建立企业工程中心5个、农业专家大院5个,申请发明专利112项,安达公司新能源材料技术等一批科研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成功运用到产业发展中,形成产能。
 
  这五年,是民生投入最大、惠及民生最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的五年。我们坚持实施“民生十困”行动计划,财政投入累计达77.4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67%;为民办理实事115件,投入资金达34.38亿元。教育事业方面,新建开阳五中、开阳六小一期等6所学校校舍﹝26﹞,改扩建幼儿园13所、中小学26所﹝27﹞,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46套,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226个、义务教育学位3470个,全面实施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16%,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5.0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07%。创业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8053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844人,新增创业实体3562户、带动就业4672人,扶持小微企业825家、带动就业43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扶贫攻坚方面,实施精准扶贫和产业化扶贫,4个贫困乡、123个贫困村成功出列,贫困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超过7000元,全县贫困人口累计减贫8.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社会保障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7.2万人;城镇居民医保累计参保1.3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累计达176.8万人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修建公共租赁住房16.83万平方米,解决城镇特殊困难群体住房284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23户。医疗卫生方面,完成县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县人民医院、县中西医院成功创建“二甲”﹝28﹞,创新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机制和“康复通”群众诚信借款机制,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文化体育方面,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 安装“村村通”、“户户通”10.3万套,实现全县乡(镇)、行政村农体工程全覆盖,“一百三千” ﹝29﹞成为开阳文体活动品牌。社会治理方面,加快“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建设,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探索出“三合工作法”﹝30﹞和穿洞“一二三四五”﹝31﹞治理模式。扎实开展“两严一降”、禁毒人民战争、反恐防恐、信访维稳“一号工程”,建立安全生产“五大网络”体系﹝32﹞,依法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刑事发案率下降15.49%,群众安全感从94.02%提升到98.21%,满意率从89.27%提升到98.78%。
 
  过去的五年,人武、国防、审计、司法、民族宗教、移民、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科协、供销、气象、老龄、工青妇、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成效显著。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好的党风带政风带民风。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9件、政协委员提案563件,办结率达100%。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33﹞专题教育,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有力整治“四风”。着力“三找”、“三抓”﹝34﹞,提高政府执行力,并通过“百姓——书记县长交流台”、县政府门户网站群众信箱、开阳电视台曝光栏目等载体,畅通监督渠道,打造高效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严控“三公经费”,严查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